依靠堅韌為資本而終獲成功的年輕人,比以金錢為資本獲得成功的人要多得多。人類曆史上許多成功者的故事都足以說明:堅韌是擺脫貧窮的最好藥方。
最終的勝利取決於堅忍的品質
西點畢業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歐瑪·納爾遜·布萊德雷說過:“忍耐是人生過程中,任何人都要承受的、最困難的一件事。但善於忍耐的人一定能夠有所成就。”
就像一句廣告語說的那樣:“nothing is impossible ”,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背後隱藏的是巨大成功。一時的失誤、失敗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從失敗中奮起,反敗為勝。隻要你堅持下去,不可能也會變為可能。
1918年9月,巴頓指揮美軍的坦克兵參加聖米歇爾戰役。9月6日淩晨2時30分,戰役開始了;經過3個小時的炮火準備後,美軍在濃霧的掩護下發起了衝擊。濃霧雖然有利於坦克的隱蔽,但也擋住了巴頓的視線。於是,他帶領5名軍官和12名機械師向炮彈爆炸的方向走去。他們在去的路上,遭到敵人炮火和機槍火力的封鎖,他們趴在鐵路邊的溝渠裏隱蔽。驚惶失措的步兵匆忙向後退,巴頓阻止了他們,集合了大約100個人。
敵人的炮火稍一減弱,巴頓馬上指揮大家以散兵線沿山丘北麵的斜坡往上衝。斜坡底下,坦克被兩個大壕溝擋住了去路,必須填平壕溝,才能使坦克順利通過。但敵人不斷地射擊,士兵們不得不隱蔽起來,所以進攻進度非常慢。
看到這種情況,巴頓立即解下皮帶,拿起鐵鍁和鋤頭,親自動手幹了起來。敵人仍然不斷開火,突然一發子彈擊中他身邊一個士兵的頭部,但他不為所動,繼續挖土。大夥被巴頓的勇氣所鼓舞,齊心協力,很快就將壕溝填平了。5輛坦克越過了壕溝,衝向山頂。
坦克從山頂上消失後,巴頓揮動著指揮棒,高聲叫道:“我們追上去吧,誰跟我一起衝?”分散在斜坡上的士兵全都站起來,跟隨他往上衝。他們剛衝到山頂,一陣子彈就如雨點般猛射過來。大夥立即趴到地上,幾個人當場斃命。望著身邊的屍體,巴頓大喊:“該是另一個巴頓獻身的時候了!”便帶頭向前衝去。
隻有6個人跟著他一起往前衝,但很快,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巴頓身邊隻剩下傳令兵安吉洛。安吉洛對巴頓說:“就剩我們兩個人了。”巴頓回答說:“無論如何也要前進!”他又向前跑去,但沒走幾步,一顆子彈擊中他的左大腿,他摔倒在地,血流不止。
巴頓的傑出表現使他獲得了“優異服務十字勳章”。嘉獎令上寫道:“1918年9月26日,在法國切平附近,他在指揮部隊向埃爾山穀前進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複命精神和責任感。然後,他將一支瓦解了的步兵集合起來,率領他們跟在坦克後麵,冒著機槍和大炮的密集火力前進,直到負傷。在他不能繼續前進時,仍然堅持指揮部隊作戰,直到將一切指揮事宜移交完畢。”
無人不希冀成功。英語中“成功”一詞源於拉丁文succedere,即“行於下”之意。在這個紛紛攘攘的塵世,有太多人熱衷一蹴而就,但西方倉頡分明告誡著我們,勝利之神Nike往往隻青睞那些充滿激情、意誌堅定,屢敗屢戰的人。
男孩們,堅韌是克服困難的利器 秉性堅韌,是成大事立大業者的特征。這些人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就,也許沒有其他卓越個性的輔助,但肯定少不了堅韌的特性。堅韌是解決一切困難的鑰匙,試問諸事百業,有哪一種可以不經堅韌的努力而獲得成功呢?
西點寄語:
有許多人做事有始無終,在開始做事時充滿熱忱,但因缺乏堅韌與毅力,不待做完便半途而廢。所以要估計一個人才能的高下,不能看他下手所做事情的多少,而要看他最終完成的有多少。
西點風采:
西點紀律是很嚴格的,而且花樣也多。對高年級學員來說,一個月中如果被記過9次,就意味著失去周未假期。如被記過超過最高度13度,則每超過一次就將受罰,至少要在空地上走一個小時,一般要背著步槍不停地走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