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送給男孩的第29份禮物: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2 / 2)

好兵堅守責任才能踐行使命

對於西點人來說,推卸責任是一種恥辱。當一個國家把自己的安危交付給他們的時候,西點人覺得沒有任何事情能比承擔起這個責任更為重要和偉大。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麥克阿瑟將軍曾是西點軍校的校長。《責任—榮譽—國家》是麥克阿瑟將軍在西點軍校發表的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其中講到:

你們的任務就是堅定地、不可侵犯地贏得戰爭的勝利。你們的職業中隻有這個生死攸關的獻身,此外,什麼也沒有。其餘的一切公共目的、公共計劃、公共需求,無論大小,都可以尋找其他的辦法去完成;而你們就是訓練好參加戰鬥的,你們的職業就是戰鬥——決心取勝。戰爭中最明確的認識就是為了勝利,這是代替不了的。假如您失敗了,國家就要遭到破壞,唯一纏住您的公務就是責任—榮譽—國家。

畢業於西點的海軍中將納爾遜1870年參加海軍,21歲升為上尉。他在1894年的一次海戰中失去右眼,1896年晉升為分艦隊司令,次年授予海軍少將銜。在一次戰役中他失去右臂,複員返鄉。1896年,他重返軍隊時晉升為海軍中將。1898年10月21日,在古巴特拉法爾加角海戰中,他率軍大敗法西聯合艦隊,最終挫敗西班牙入侵美國的計劃,英勇獻身。作為一名西點人,他的遺言是“感謝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職責”。

納爾遜習慣在戰爭中祈禱,祈禱內容包括,期望海軍以人道的方式獲勝,以區分於他國。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兩次下令停止炮擊“無敵”號艦,因為他認為該艦被擊中了,已喪失戰鬥力。可惜的是,他最終死於這艘他兩次手下留情的炮艦。當兩艦甲板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5碼(1碼=0·9144米)的時候,敵艦從尾桅頂部開火,擊中了他的肩膀。更糟糕的是,他的前胸也不斷湧出鮮血。

經過檢查,大家發現這是致命傷。這事除了哈定艦長、牧師和醫務人員知道外,向所有人保密。但納爾遜似乎已經意識到回天無術了,所以他堅持讓外科醫生離開,代之以那些他認為有用的人。

哈定說畢提醫生可能還有希望挽救他的生命。“哦,不,”他說,“這不可能,我的胸全被打透了,畢提會告訴你的。”然後,哈定再次和他握手,痛苦得難以自製,匆匆地返回甲板。

畢提問他是不是非常痛。“是的,痛得我恨不得死掉。”他低聲回答說,“雖然希望多活一會兒。”

哈定艦長離開船艙15分鍾後又回來了。納爾遜很費力地低聲對他說:“不要把我扔到大海裏。”他說最好把他埋葬在父母墓邊,除非國王有其他想法。然後,他流露了個人感情:“關照親愛的漢密爾頓夫人,哈定,關照可憐的漢密爾頓夫人。哈定,吻我。”

哈定跪下去吻他的臉。納爾遜說:“現在我滿意了,感謝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職責!”

他說話越來越困難了,但他仍然清晰地說:“感謝上帝,我履行了我的職責!”他幾次重複這句話,這也是他留給世人的光輝榜樣。

西點的優秀軍人納爾遜用生命詮釋了職責的神聖含義。就如西點畢業生羅伯特·愛德華·李所說的,“責任在我們的語言裏是一個最崇高的字眼。做所有的事情都應盡職盡責;你不能越俎代庖,你也永遠不要期盼得過且過”。

西點寄語:

事實上,不管做什麼事情,隻要我們懷著一顆勇擔責任的心,全心全意,盡職盡責,那麼我們的生活便會變得一帆風順,而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充實和意義非凡,做一個將軍就需要堅守責任。

西點風采:

西點軍校不但是培養軍官的理想場所,也成為部分對外開放的旅遊勝地。每年來西點軍校觀光的數以千計的遊客來這裏參觀。它是人們心中“偉大”的代名詞,偉大的建築,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