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戰勝人生危難的有力武器。人的一生必然會經曆逆境與挫折,經曆成敗與榮辱。在自己勢力弱小、無力反抗時,唯有忍辱負重、韜光養晦,方能尋找機會東山再起。這個世界上能拯救你的隻有你自己,上帝很忙,他無暇顧及你!
南北朝時的高洋就是一個懂得適時忍辱的人。高洋在尚未稱帝時,政權在其兄長高澄的手裏。高洋為了不被高澄猜忌,裝出一副樸實木訥的樣子,還時常拖著鼻涕傻笑。高澄因此將他視為癡物,從此不再猜忌高洋。
高洋的妻子十分美豔,高澄很嫉妒,而且心裏很是不平。為此高澄時常調戲高洋的妻子,高洋也假裝不知。後來高澄被手下刺殺,高洋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朝中大臣素來輕視高洋,而這時高洋大會文武,談笑風生,與昔日判若兩人,頓時令四座皆驚,從此再不敢藐視。高洋篡位後,初政清明,簡靜寬和,任人以才,馭下以法,內外肅然。
當時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聽到高洋篡位,借興義師的名義,進攻北齊。高洋親自督兵出戰,宇文泰見北齊軍容嚴盛,不禁歎息道:“高歡有這樣的兒子,雖死無憾了!”於是引軍西還。
中國有句俗語說:“大丈夫能屈能伸。”說的便是忍辱負重。發怒還是忍下這口氣,翻臉還是適時忍辱,哪個對自己更有利?這是不言自明的。己不如人時,當麵翻臉、發泄怒火隻會自取滅亡,懂得適時忍辱、暗中發力才是求勝之道。
唐朝詩人張公有一首《百忍歌》,我們可以讀一讀。
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氣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熱,能忍冬不冷。
能忍貧亦樂,能忍壽亦長。
貴不忍則傾,富不忍則損。
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
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
劉伶敗了名,隻為酒不忍。
陳君滅了國,隻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隻為財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來創業人,誰個不是忍。
忍,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一種策略。忍與堅韌是同義詞。忍不是放棄,忍的最深含義是積蓄力量,伺機而動。一個人在輕蔑和侮辱麵前,如果能夠忍得住,就能有所作為。忍需要寬廣的胸懷和度量。人在逆境中,最需要的防身術是一個忍字,學會忍辱負重,學會在利益和榮譽麵前克製自己的欲望,要藏而不露、不樹敵,才能在別人不知不覺中發展壯大自己,待時機成熟,你便可以馬上脫穎而出。到那時,他人想扼製你的發展,已經來不及了。
要成就大業,就得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大小遠近,該忍痛割愛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從長計議的就得從長計議。如果動輒生氣、發怒,逞一時之強,圖一時之快,那隻會導致全盤皆輸。
忍不是不辨是非,放棄原則,而是謙和、克己、寬宏大度、經得起誤會和委屈。它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技巧、一種豁達的美德、一種成熟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