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交流溝通中的禮儀(2)(2 / 3)

贈送禮品有各種各樣的場合,選擇恰當的時機,可以使饋贈顯得自然、親切。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主要有以下幾種時機:

1.節假日

古語雲:“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期間,晚輩看望長輩,送一些劄品,可表一片孝心;下屬看望上級,送一些禮品,可以表達對領導的尊敬;上級探望屬下,送些禮品,可以表達對屬下的關心;朋友之間互訪,歡聚一堂,適當送些禮品,以表對節日的祝賀。

2.婚喪嫁娶

人們在生活中喜慶的日子很多,如親友嫁娶、喬遷之喜、過生日、生小孩、老人壽辰、金婚或銀婚紀念等等,此時備些禮物相送,表示慶賀,會使人們感到充實和友情的存在。各種社會團體在工作中喜慶的日子也很多,如開業典禮、周年紀念、職工生日、科技人員重大發明、工作人員離退休等等,這時,為有關人士備些禮品,既表示慶賀與紀念,又使這個團體更具凝聚力、向心力。此外,探望病中的好友,送些可用的禮品,以祝早日康複;親友的老人或組織中某位離退休人員去世,可送些錢財其他可送之物,以表慰藉。

3.臨行送別

同窗好友,畢業後各奔東西;此時,為表達依依惜別之情,贈送一些禮品,留作紀念,以示友誼地久天長。

4.對他人幫助的酬謝

生活中遇到困難或需要解決問題時,總是會有人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事後,可送些禮品作為酬謝,以表達感謝、敬意和友愛之情。

5.回贈禮物

古人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對方贈送你禮品,你也應回贈合適的禮品。如海外友人贈送你禮品,你也應該回贈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作為酬答。戀人之間常常以互贈信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此來確定雙方的愛情關係。

(二)禮物的選擇

送禮不能隻看中於物的價值,更要著眼於情感,隻要其間寓於真情,就是好的禮物。如一件親手織成的童衣送給親友的孩子;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送給治病救人的醫生;一本久購方得的書送給親密的朋友……這些都會使受禮者得到意外的驚喜。最好的禮物應融進送禮人真正的情感,這是選擇禮品的重要考慮因素。

其次,選擇禮物應該要針對不同的對象,認真地選擇,最好能事先通過巧妙的方式了解到對方喜歡什麼,需要什麼,以免出現送者一片真情,受者漠然置之的不良後果。比如,對嗜酒者,送他昂貴的金銀,不如送他兩瓶酒;年輕貌美的小姐,當然最喜歡漂亮的衣服和飾物;兒童最喜歡的東西莫過於玩具,如此等等。所以,選擇禮品要因人而異,投其所好,這也就必須要研究受禮者的心理。一方麵平時要注意觀察;另一方麵要直接與對方進行溝通,了解對方的喜好。切勿犯忌。比如,不要給健康的人送藥,不要給年長者送“鍾”,不要給異性朋友送貼身物品,還要注意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習慣和禁忌。

(三)禮物的包裝

贈送禮品時,要附上贈送者寫的卡片,也可用名片代替,並在卡片或名片上寫上簡短的文字,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如祝賀、感謝、情意、關心、敬仰,或是其他。

購買的禮物有些有包裝,有些沒有包裝,有些雖有包裝但都不合送禮者的心願,因此,送禮者可自己包裝。比如,買來稱心適意的包裝紙和緞帶,自己包裝,可以顯示出贈送者的心意和情趣。

(四)接受饋贈的原則

一般說來,貴重禮物應該婉言謝絕,不予收受;小件禮品,確能表達對方心意,致謝後可欣然收下。對方有目的而來,而且此目的是自己力所不能及或不願意做的,應說明情況,不予收受;對方若想深層交往,確有真情實意時所送的禮品,應謝後收下,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對於至親摯友在關鍵時刻的饋贈,一般應予收受。比如,結婚時親友送的大件商品,在困難時朋友捐贈的錢物等等,在不影響對方經濟承受力的情況下,應謝後收受或部分收受。

無論朋友所送的禮品是多是少,是輕是重,受禮者都應該一視同仁。在接受禮品之前,應該表示謙讓;當對方誠意相送時,方可接受,接受之後,應表示感謝,並誠懇地向對方請求不要這樣客氣。對於不能收受的禮品,也應向贈送者表示感謝,但一定要說明不能接受的原因,使對方能夠理解,同時又不傷害對方的感情,如果這時語言得當,理由充足,態度熱情,還能贏得對方的好感和真情。

舞會中的禮儀

參加舞會,不但能鍛煉身體、陶冶情趣,還可以結識朋友、擴大交際,這在社交活動中是一種集娛樂和交往為一體的方式。參加舞會同其他社交方式一樣,需要講究禮儀。

(一)舞會前的準備

無論參加何種舞會,都應注意將自己的容貌整理一下,頭發要梳理整齊,麵目要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