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齊聚一堂
光元十二年,初秋,陽光明媚,天朗氣清。
雲州漁陽郡順興府平安街上的一座大宅院內,來來往往的下人們洋溢著愉悅的笑容,這個修剪花木,那個灑掃地麵,那認真勁,不把這裏弄成仙境就不罷休似的。整個院子張燈結彩,好不熱鬧,東邊的永樂堂裏邊更是陣陣歡聲笑語。
“母親說得是,玲丫頭真是越發水靈了,就不知怎樣的人家才配得上喲!”隻見一坐在堂前右首位身著芙蓉繡花藍色衣裙的婦人說笑道。那婦人看著不過三十出頭,天生長著一副笑臉,眼睛更是靈動,泛著混不是三十歲該有的活潑勁。頭上僅簪了一對赤金梅花發釵和幾朵翡翠做成的黃白色小花,耳上是對翠綠的水滴形高冰種翡翠耳環,雙手戴著同種材質的貴妃鐲,給人一種說不清脫俗味兒。
聽完這話,身著鵝黃色紗裙的妙齡女子不樂意了,她半倚在一位坐在上座滿頭銀發的老太太身上,不輕不重的拉扯著那老太太的衣袖,滿臉羞澀,“老太太,老太太,你可得為玲兒做主,你看三嬸說的,羞死人了。”說完便把頭埋在老人懷裏。
“哈哈,好好好,我給你做主。”輕輕拍拍那女子的頭,“趕緊起來,看我怎麼幫你教訓她。”女子順勢抬起頭來,依偎在老人身邊。老人一手擁著女子,一手指著剛剛說話的婦人,“看你說得我們玲兒都不好意思了,還不快快來陪個不是。”
“是是是,都是我的不好,”邊說還邊拍著自己的嘴“該打,實在該打,讓你再說實話。”說完便引來哄堂大笑。
女子更是滿臉通紅,立馬站起來,一跺腳“不理你們了。”便跑到老人左首位的一四十歲左右的中年婦人身旁,羞赧的叫了聲“母親”。
這位中年婦女便是這個宅子的女主人田林氏,是老太太的大兒媳婦,而那位被稱為‘三嬸’的是老太太的三兒媳婦。
老太太娘家姓陳,當時陳家不過是個普通的農戶,而陳氏自己長相也平平,因家裏有恩於田家,這才入了田家門。老太太運氣好,剛嫁進田家沒多久,田大爺就是老太太的夫君便中了舉。田大爺的父親心想自己活了大半輩子才是個秀才,自己兒子年紀輕輕就考中了舉人,也因此認為陳氏是個旺夫的。後來,陳氏連著生了兩兒子,田秀才更是認為陳氏是個有福之人。不久,田秀才感染了風寒,養了一兩個月也不見好轉,自知大限將至,彌留之際拉著兒子田舉人說道:“興兒,為父活了半輩子還是個秀才,可你不同,如此年紀就是舉人了,以後必是個有前途的。咳咳、、、”歇了會,順完氣又接道:“興兒,如同你的名字一樣,為父希望你能振興家業。”說完兩眼放著光,直盯著田舉人。
“父親放心,兒子定讓田家興旺起來。”
田秀才聽兒子答應了,滿臉紅光,好像田家興旺就在眼前,過了一會,又拉起田舉人的手:“還有件事,為父希望你能答應。”
“父親請說。”
“我知你不喜陳氏大字不識一個,希望找個誌趣相投的妻子,但自陳氏進了田家,你先中了舉人,她又連生兩個兒子,她是個有福之人,你可要好好待她。”田舉人是個孝順的,立即答應下來。
後來,田舉人與陳氏雖談不上琴瑟和鳴,卻也相敬如賓。陳氏又生了一兒一女,這樣兒女雙全,上無公婆,下無妯娌,又與夫君生活和諧,兒子出息,女兒嫁得好,任誰見了不說句‘有福之人’,真是應了當年田秀才的話。
老太太共有三兒一女,大兒子田伯明,五十有二,是嘉和十六年的進士,現任雲州布政司使,娶妻林氏,林氏育有二子三女。子:田青雲,三十二歲,在翰林院任職,娶妻林氏,乃其母家表妹,育有一子二女,田友鵬十歲,田梅十三歲,田櫻五歲;田青平,二十八歲,娶妻柳氏,育有二子,田友良八歲,田友輝六歲田。女:田瑜三十歲,十八歲時嫁到了漁陽羅家,生有一子羅陽六歲;田珍二十八歲,與田青平是龍鳳胎,十六歲嫁到幽州楊家,有二子一女,楊彥十二歲,楊崎十歲,楊思六歲;田玲,便是那黃衣女子,今年不過十五歲,是大林氏三十四歲才生的老來女,十分受寵。
二兒子田仲明,五十一歲,舉人出身,現在是順興書院的教書先生,娶妻何氏,何氏有一女田琪二十五歲,嫁到了順興蘇家,生有二子,蘇牧九歲,蘇岩七歲。妾黃氏生一子田青河八歲。
三兒子田叔明,四十三歲,嘉和二十八年進士,江州江都府知府,娶妻冷氏,育有二子一女。子:田青塵二十歲,在國子監就讀;田青元十二歲。女:田珂十八歲,嫁到江都覃家,生有一女覃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