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快,美國各大報連篇累牘驚爆英國國王戀情,消息像病毒一樣反饋到英倫三島。11月,國王正式通知俗稱“約翰牛”的首相鮑爾溫,要與辛普森夫人結婚。鮑爾溫則以內閣總辭職的執政危機率部向國王發難。英國媒體也將披露醜聞。王室因此蒙羞。他們為國王劃定一條路線:辛普森夫人必須立刻離開英國。後來變成兩條:或者女人離開;或者國王遜位。12月11日,國王發表了告別廣播講話,宣布為了能和心愛的女人結婚,他將放棄王位。
為了愛,為了承諾,為了她,愛德華於1936年12月10日放棄了王位並將其繼承給他的弟弟。
後來,愛德華被封為溫莎公爵,並於第二年的6月8日與使他放棄王位的女人結婚。當時隻有16位客人到場,愛德華的家人無一人出席婚禮。
新娘身著一件由美國設計師Mainbocher設計的光滑的藍色絲綢長袍並帶了一頂配套的帽子;新郎穿了一件晨禮服。公爵送給他的新公爵夫人一頂鑽石女式寶冠作為結婚禮物。
他們一直廝守在一起,直至溫莎公爵於1972年逝世。溫莎公爵夫人於1986年去世。
“我隻知道,幸福永遠維係在你身上。”這是一句讓無數女人心動的話,當它被一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男人說出口時更顯得擲地有聲。為了和心愛的女人終生相許,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成為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可能隻是曆史上一個政績平平的皇帝,但“溫莎公爵”卻成為人類愛情史上永遠閃耀光輝的名字。
“給我深愛的女人一個家。”溫莎公爵愛德華用一生,實現了諾言和夢想。
11.“自由地,做我要做的事”——小提琴演奏家陳美的夢想
“我認為自己是集合了三種語言(提琴語言、身體語言、音樂語言)於一身的小提琴手,這正好體現了我同時擁有的不同的兩個世界,我能夠自由地在我想做的時候,做我要做的事情。”
陳美橫空出世,幾乎把整個古典嚴肅音樂的世界,攪了個天翻地覆。
陳美的出道完全是從古典開始的。她出生於新加坡,4歲時移民英國,已學了1年的鋼琴。5歲時“移情別戀”,開始學習小提琴。她在英國接受了極正規的音樂教育,就讀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並師從中國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林耀基先生,可謂學貫中西。
1989年,10歲的陳美在倫敦與愛樂樂團合作舉辦演奏會,在英國引起震動。BBC一台稱其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年輕小提琴家”。1991年,與莫紮特合奏團合作舉辦了她第一次世界巡演。
照理說,陳美應該乖乖地沿著音樂神童的道路走下去,成為莫紮特與貝多芬的第幾代的出色的闡述者。然而陳美不願意這樣,她要在悠久沉悶的古典殿堂裏殺出一個流行來!
陳美的夢想比較另類,比較奇特,有一點點離經叛道的快感。知識,別人大概是就是想想而已,要麼就是淺嚐輒止,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並且堅持不懈。但是,天才陳美不一樣,她想要的是——美夢成真。
“無論年齡和音樂的背景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音樂選擇,在演奏古典和流行音樂時,我感到我同提琴融為一體,並借此展示了小提琴的神奇魅力。”
1995年2月,陳美推出專輯《Vionlin
Player》,在全球25個國家極為暢銷。1995年6月30日,陳美在英國倫敦皇家阿爾波特音樂廳(RoyalAlbert
Hall)舉辦“紅色激情之旅”(RedHotTour)音樂會。
1996年陳美推出古典專輯《ClassicalAlbum1》,打破古典藝人音樂專輯銷售最快紀錄:兩周內售出50萬張。
不久,青春美麗的陳美入選《人物》雜誌“全球50位最美麗人物”。
1997年,榮獲世界音樂大獎“最佳銷量古典藝人”(WorldMusicAward)、“NordoffRobbinsSliver
Clef”國際大獎……
英國的查爾斯王子、愛德華王子出席陳美在倫敦為皇室成員舉辦的音樂會。此前,愛德華王子曾以普通觀眾的身份專程前往阿爾波特音樂廳觀看她的演出。
此後的1996年到1997年,陳美在33個國家,250個城市舉辦巡回演出。
陳美還舉辦多場戶外音樂會包括:紐約時代廣場戶外音樂會(站在計程車頂演奏),為此封鎖交通;觀眾達10萬多人的“7國首腦會議音樂會”(G7SummitConferenceConcert),史無前例惟一獲準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前舉辦戶外音樂會,吸引眾多觀眾。
1997年6月30日,陳美作為唯一外國藝人受邀參加由特區官方舉辦的“香港回歸音樂會”。在音樂會上演奏自己特別創作的“快樂穀序曲”。
陳美,VanessaMse,中西合璧的名字,堪堪襯托她中西合璧的外形。名如其人,輕俏、流暢與熱情。即使是靜靜地坐在那裏,嘴角抿一絲輕笑,眼神仿佛也是不安分的。而當弓弦撥動時,全場的空氣都驟然活了起來。她揚頭,轉側,扭腰,縱跳,運弦如風,縱橫激揚。耳際聽到的明明是巴赫與貝多芬,感覺卻是爵士與搖滾。你的視線不由不去追蹤她紅色的影子,一曲即止,而心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