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原則肩負責任,讓你走得更穩(1 / 2)

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隻能是懦夫,是不折不扣的廢物。

———劉易斯

做好分內的事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需要擔負的責任。責任,是什麼,責任就是你應盡的義務,分內應做的事情。它不是遙不可及,也並不難以完成。隻要你把該做的做了,你就是一個負責的人。

中國有句古話叫:“在其位,謀其政。”當你處於一個職位上時,你就會有相應的任務需要去完成,這是你分內的事。如果你連自己分內應做的事都不能完成,怎麼可能去做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呢?又怎麼可能讓你領導或是老板欣賞你,對你提拔,增加你的薪水呢?而且,如果你無法完成分內的事,說明你並不符合你現在所處的位置,那你就會失去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西點軍校的章程規定:每個學員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穿軍裝與否,也無論是在擔任警衛、值勤等公務還是在進行自己的私人活動,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責任感,而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獲得獎賞。

西點軍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他們深刻地認識到,隻有能夠負起責任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人,才是能做成事的人。西點軍校不要沒有責任感的人,那其他地方呢?

有一家公司因為業務調整,因此對內部進行了大裁員。名單公布了,內勤部辦公室的小蒙和小芸都名列其上。公司規定被裁人員一個月之後離崗。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一個月,是小蒙和小芸在公司呆的最後一個月了。

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小蒙的情緒仍很激動,顯然並沒有從“被裁”的情緒中走出來。誰跟她說話,她都像灌了一肚子的火藥,逮著誰就向誰開火。工作也做得非常不認真,經常丟三落四,不是這點出錯,就是那點沒完成。

剛開始,同事們都很同情她。但後來,人們對她越來越有意見。甚至希望她可以快點離開了。

小芸也很討人喜歡。同事們早已習慣了這樣對她:“小芸,把這個打一下,快點兒!”“小芸,快把這個傳過去!”小芸總是連聲“唉,唉,唉”,手指像她的舌頭一樣靈巧。

裁員名單公布後,小芸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也無精打采,可打開電腦,拉開鍵盤,她就和以往一樣地幹開了。小芸見大夥兒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麼,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動攬活。她說:“雖然我就要被裁了,但那是一個月後的事。現在我還是這裏的員工,還有我要做的事,我不能不做。”小芸心裏漸漸平靜了,仍然勤勞地打字複印,隨叫隨到,堅守在她的崗位上。

一個月後,小蒙如期離崗,而小芸卻被留了下來。主任當眾傳達了老總的話:“小芸這樣的員工,公司永遠不會嫌多!”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須承擔責任的工作。為什麼“小芸這樣的員工,公司永遠不會嫌多”?就是因為小芸能夠肩負其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就放棄。隻要還在這個位置上,那應該你做的就一定要做好。

放棄承擔責任,或者逃避自身的責任,這就等於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設路障,摔跤絆倒的也隻能是自己。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勇敢地扛起它,你就可以做到問心無愧。而且,上天總是公平的,你的付出總是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不給自己找借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不犯錯。因此,偶爾的不完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犯錯畢竟是犯錯,你需要勇敢地去承擔。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取得成功。

1920年,有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2.5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5隻生蛋的母雞!闖了大禍的男孩把此事告訴了父親,並承認了錯誤,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說:“自己的過失需要自己去負責。”

男孩為難地說:“可是我沒有那麼多錢?”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後要還我。”男孩同意了。把錢賠給鄰居之後,男孩開始了艱難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12.5美元這一“天文數字”,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裏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隻有那些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高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