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地“爭利”可讓領導放心
主動地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既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表現,更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有時適當地爭取自己的利益,反倒會讓領導更放心,因為領導覺得你在乎這些蠅頭小利,就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戰功赫赫的大將,他協助秦始皇消滅晉國,趕走燕王,並屢破楚軍,但秦始皇對他疑心重重,怕他功高震主,因而有意重用將軍李信。後來王翦稱病告老還鄉。李信在與楚軍交戰時受挫,秦始皇隻好又請王翦出山。王翦率兵60萬人出征,秦始皇親自送王翦到灞上,一方麵表示對此次出兵的重視,但同時也流露出來對王翦掌握重權的顧慮。
於是,王翦在出發前,向始皇請求許多田宅園池。秦始皇問:“將軍就要走了,為何憂慮貧窮呢?”王翦說:“作為君王的將軍,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所以趁君王信任我時,我得及時請求點好處為子孫造福。”秦始皇見王翦如此坦誠可愛,覺得放心不少,開懷大笑。王翦到了邊關,又5次派人回都請求良田。身邊人覺得這樣不妥,便問:“將軍這樣多次請求未免太過分了吧。”王翦深謀遠慮地說:“秦王對我是有疑慮的,現在秦國全國的士兵都在我的手上,我多要求些封賞對自己的子孫有好處,也可以讓秦王對我放心。”
王翦如此作為,不僅給自己爭取了權利,也使自己免於被秦王懷疑,可謂一舉兩得。
建議與忠告:
1.不能一味順從他人
一味順從是很危險的,這樣會損害你的利益,也阻礙你營造出和諧暢通的人際關係。在與人交往中,要敢於拒絕。
有些人,對別人的任何要求或命令都采取無條件同意,馴服的態度已形成一條鐵律,他們不願讓別人失望,害怕因此激起請求者的惱怒和怨恨;他們希望自己做到“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從而來塑造和維護自己的老好人和大能人的形象;他們覺得“不”是一種無禮和否定,如果想與人和平相處,“不”字就不能出口。長期如此,他們不僅一直不說“不”,就算想說時,也不知怎樣去說。
這樣的為人,會讓別人忽略你的存在,同時也會不自覺地侵占本來屬於你的利益,這是不可取的。
2.樹立一些最不易受欺侮的形象
樹立一個不好惹的形象,是確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條很重要的處世技巧。要敢說別人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敢做別人不好意思表現的舉動。誰敢讓你受氣,誰當麵就會下不來台。就要積極地進行抗爭,讓別人知道欺負你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一形象的樹立,就會時時刻刻提醒那些惡人,招惹我是很“危險”的。總而言之,樹立一個不好惹、不受氣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有了這一形象,就好比是種下了一棵大樹,從此,你便可以在樹陰下納涼了。
塑造實力派形象。塑造實力派形象就是要你在平時就要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可慕的專業本領、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等,這些都會在周圍的人群中造成一種印象,即,你是一個能量巨大的人,不發威則已,一旦發威則後果難擋。所以,人們一般不敢招惹這類人物,持有這種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氣,本身的權益也就不會有什麼損失了。
3.該出手時要敢於出手
在社會中,經常會出現這樣兩類人:一類人總愛處處占別人的便宜,淩駕於弱者之上;而另一類人就是所謂的“受氣包”,很自然地處處被前者欺負。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受氣包”。那些經常成為眾人發泄對象的人之所以在不受氣的道路上邁不開步子,往往是因為他們在第一次受氣時就放棄了反抗的企圖,讓別人認為他們逆來順受。因此,就會不斷地受到他人的欺負。可以說,受的氣越多,就會有更多的人給你更多的氣受。
要突破這種惡性循環就要勇敢打破第一次,真正地進行一次反抗,讓施氣者認識到你並不是天生就該受別人氣的。該出手的時候出手,是給那些妄圖欺淩你的人一點教訓,一點震懾。這樣,就沒有會覺得你好欺負而招惹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