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開心(4)(2 / 3)

有許多人,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正是他們與貧窮作鬥爭、逐漸擺脫貧窮的時候。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為了將來的自立放棄眼前的享樂;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一方麵每天為麵包而辛苦,一方麵又滋養自己的心靈,努力使自己的智慧更多、境況更好、生活更幸福、對社會更有貢獻。

一位哲人說得好:“讓空虛和謊言都離我而去,貧窮非我所欲,富足亦非我所欲;粗茶淡飯,足矣。”人的快樂的天性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較之財富的不平等,更為重要。財富所賜予人的其實很有限,人的天性的快樂和憂傷,並不取決於它。精神的力量遠大於財富,它決定了人們天性的快樂或者憂傷。常言道:“知足者常樂。”一個窮人知足天性所帶來的快樂,足可抵過一個富翁窮奢極欲的歡愉。

一對快樂的夫妻

夫妻倆開車旅行回家,已是三更半夜,兩人筋疲力盡,未及卸下行李箱就倒頭大睡。第二天醒來,車庫裏的車子杳無蹤影。

車子不見了還有保險,但行李中有丈夫花了很多精力拍的數十卷膠卷以及妻子買的各種紀念品,遺失了怎能叫人不心疼呢?

妻子自責不已,非常的懊惱,丈夫忽然心生幽默,說,“等等,讓我們理性地來分析一下這件事吧!”

“我們可以因為丟了車子而悲傷,也可以因為丟了車子而快樂。無論如何車子是丟了。聰明的你,該選擇悲傷還是快樂?”妻子轉憂為喜。

過了一星期,車子找了回來,行李箱的種種“寶貝”物品因被竊賊視為不值錢,所以也還在。但新車已經被折磨得傷痕累累,隻得送維修廠。可是禍不單行,丈夫將車子從維修廠開回家的途中,一不留神撞上了別人的車,不但自家車頭撞得形骸俱損,還得賠償別人的損失,雖有保險,丈夫仍沮喪不已。丈夫正猛敲自己的腦袋時,妻子以微笑阻止:“等等,讓我們理性地來分析一下這件事吧!我們可以因為撞了車子而悲傷,也可以因為撞了車子而快樂。無論如何車子是撞了。聰明的你,該選擇悲傷還是快樂呢?”丈夫大笑而臣服。在一片歡笑聲中,夫婦倆把破車又送進了修理廠。

當不幸降臨到你身上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笑臉,對自己說:“這一切都會過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寸光陰,善待自己吧!”

自覺地知足

美國人諾曼·麥克伊斯文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我換班的時候在外麵掃地,看見一個老婦站在角落裏。她身穿舊式印花洋裝,褪色的黃毛衣,一雙襤褸的黑鞋。那天晚上奇冷無比,我不禁注意到她沒穿襪子。

我問她襪子在哪裏,她說她連一雙襪子也沒有。我低頭看著這位瘦弱的老婦,我知道她需要的東西很多,不過那時我能給她的就是一雙溫暖的襪子。我脫下運動鞋,拉下白色的新襪子,就在停車場上把襪子穿在了她的腳上。我想這隻不過是舉手之勞,可是她的回答叫我終身難忘。她用充滿愛意的眼神抬頭看著我,仿佛祖母看著自己的孫子,她說:“謝謝你,十分感謝你。如果有什麼是我最愛的,那就是晚上睡覺有雙暖和的腳。這種感覺我已經記不得了。”那晚我開車回家,內心洋溢著喜悅。

隔天晚上我在那間熱湯供應站輪班時,有兩名警察走進來。他們想打探一個女人的情況,她的鄰居發現她死了。他問:“發生了什麼事?”

警察告訴我,她是個老寡婦,沒家人也沒什麼朋友。她住在一間沒有暖氣的簡陋房子裏,就在兩條街外。有位鄰居偶爾去看她,就發現她死了。警察抬起頭來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