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歸零(2)(2 / 3)

第3節尋找生機

做人常有進退兩難的場麵,與其夾在中間等死,倒不如別浪費支撐的精力,將全副精神付諸一搏。跌下去會死,但已經無法爬上去了,就算搏個萬分之一希望,畢竟還有一線生機。

很多時候,猶豫不決真要比墜落還要消極。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在猶豫不決的邊緣,唉聲歎氣,半死不活,人格常處於分裂狀態之下,耕耘了一生。這些“慣於淩空”的人,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自己一臉無奈的表情,和那些多餘的自我解釋。但生命總有個期限,誰能跟生命玩角力?

教人跳下懸崖找活路,是不是瘋了?

假如每一回你都當那一次決定的行動是你最後的一線生機,那你可以做到許多他人無法做也無法想象的事。你的生命有自己一套專屬的價值觀,你不僅會有另一個思維足以自由闖蕩的空間,而且有你自己的精神認知。這也許不能改善你飯菜的味道,但對生命來說,這個精神認知,至為重要。

淩空擺蕩,浪費時間而仍然不會有結果。最後誰都不能在半空中撐上多久,既然使勁保持半天吊,倒不如趁自己頭腦還清醒,體力還能賭多一次的時候,好好控製自己的命運。

跳下去,不一定就活不了。

暫時放棄

有個年輕的建築師,一直苦悶自己無法突破前輩們出色的建築設計,他隻能跟在大師的後麵亦步亦趨,因而他感到十分沮喪。

於是,他暫時告別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帶上所有的積蓄,準備遊覽全世界的著名建築。

當他跋山涉水走過一個又一個城市,遊覽一個又一個國家的雄偉建築,最後走到一個無與倫比的輝煌建築——聞名世界的泰姬陵時,他被眼前這絕無僅有的建築迷住了。

他的靈感頓時泉湧般地噴瀉而出,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建築設計,成為著名的建築大師。

暫時放棄無異於長久擁有。理想就像一座山,通向它的道路是陡峭而崎嶇的。一切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結果,都在其先行的事物中有其必然性。

定期解開包袱

有一年,一個叫理察的小夥子和一群好友到東非賽倫蓋蒂平原一帶去探險。當時,正逢東非遭受嚴重的幹旱侵襲。在那趟旅途中,理察隨身帶了一個厚重的背包,裏麵塞滿了食物、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針、觀星儀、護理藥品等一大堆東西。理察對自己的背包萬分滿意,認為這趟旅行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一天,當向導檢查完理察的背包後,突然問他一句話:“這些東西讓你感到快樂嗎?”理察當場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理察開始回頭問自己,發現有些東西確實讓他很快樂,但有些東西實在不值得背負如此遠的路。於是,他取出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送給當地居民。接下來的行程因為背包輕了,他感到不再有束縛,旅行變得更愉快。從此以後,理察學會了在人生各個階段,定期解開包袱,隨時減負。

清理你的人生行囊,什麼東西該放棄,什麼東西該保留,使自己的負擔更輕。有時,生命裏填塞的東西愈少,就愈能發揮更大的潛能。

用心修剪

我參觀過一間培養植物的溫室,同行的幾個朋友品嚐著剛從葡萄樹上采摘下來的果子,讚不絕口。

主人告訴我們:“幾年前我請來了一個農藝師,他看見這些根多葉茂的葡萄樹,說若不把樹修剪一番,不會有好的收成。我便照他所說的,把樹葉剪掉,隻留下根。兩年過去了,你們看,現在的葡萄樹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