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長的旅途中,經曆風風雨雨後,追求未必實現;喜悅中夾雜著傷痛,歡喜中逃脫不了悲憫。在愛與被愛,恨與被恨的疆界裏,找不到確切的理由,在得到與失去,歡心與傷悲的王國裏,劃不清界線。站在曠野裏,仰天長嘯,那長長的一聲回應是否來自神靈的答複?恐怕隻有屋簷下那棵常青樹依然記得童年的夢。
成長意味著思考。成長也帶來煩惱。成長就是看著自己看著別人踏入小說或者別人的輪回。
成長意味著聰明。成長也帶來困惑。成長就是看著承諾看著夢想變成白色或者虛偽的泡泡。
成長意味著明理。成長也帶來苦惱。成長就是看著真理看著純真變成錯誤或者皇帝的新裝。
成長意味著回歸。成長也帶來離別。成長就是看著聚合看著離別變成困惑或者一生的追尋。
成長往往是一個快樂夾雜著苦澀的過程,一種讓人暗自驚喜卻又措手不及的過程。
原來在渴望中的成長裏夾雜著我們的傷感,原來在期盼中的獲得裏奪去了我們的寶貴。
成長的快樂與煩惱,都是我們必須經曆的。擁有了一種想要的生活,必須會失去另一種生活。成長著、失落著、快樂著……
成長的歲月使我們不再責怪自己曾有的懦弱,成長的歲月使我們不再為月有陰晴圓缺而歎息,成長的歲月使我們懂得了失敗後要獨自養傷,成長的歲月使我們懂得了流淚不一定是痛苦,成長的歲月使我們懂得該有的那種堅強和自信。
第1節懂得包容
包容是一種理解,它如同一泓清泉,以洗去心靈中不應該存在的自私與狹隘。它可以使人冷靜,從而看清事情的真相,它意味著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並可以用真誠去感動溫暖對方。
包容是一種珍惜,它讓你永遠記著走過的甜蜜,並用它們去滋潤著愛的花朵。平淡瑣碎的包容會讓愛變得細膩而綿遠,大起大落的包容會讓愛變得刻骨而恒久。包容是一種氣度,它不僅是你對愛最細心的嗬護,更是你對生活的一種如詩般地態度,乃至對人生的一種更高尚的追求。
包容不僅是人對感情對愛的理解與感激,更是一種在天地萬物間對生命的一種曠達與博愛。包容是一種接受,這不僅要接受對方的不足,還要接受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庭與自己的不一致,包容不是一種忍讓,而是一種豁達,包容與尊嚴無關,包容隻是愛的體現。包容是一種寬容,感情的事情不必錙銖計較,耿耿於懷。原諒對方的錯誤,和和氣氣做一個大大方方的人,於是包容為你帶去一份愛的海闊天高。
值得學習的苦痛
法國偉大的印象派畫家雷諾阿曾有這麼一則讓人感悟深刻的故事。
雷諾阿因罹患了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致手指扭曲抽筋。他的朋友亨利·馬蒂斯去看他,悲哀地注視雷諾阿用指尖握著畫筆作畫,每畫一筆就會引起一陣疼痛。
有一天,馬蒂斯忍不住就問雷諾阿:“為什麼你這麼痛苦還要繼續堅持畫下去?”
雷諾阿回答道:“痛苦會過去,但是美麗會留下來。”
多麼感人的一句話啊!
正如法蘭克爾所說的:“活著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出受苦的意義。”
當你知道生命中的苦痛就像幫助我們成長的階梯時,是否也準備好更上一層樓呢?每一種病痛後麵,都有值得學習的一課。
趕走群花後
傳說在很久以前,牡丹自認是花中之王,豔冠群芳,無與倫比。十分厭惡其他的花,總覺得它們好醜,心裏總是想著,讓那些討厭的同類和自己在一起,不但破壞了整體美,也大大損害了自己那過人的風姿。有一天,牡丹跑到玉皇大帝那兒訴苦,要求玉皇大帝將花園裏那些雜七雜八的花遷走,這樣,它就可以獨領風騷,一花獨美了。玉皇大帝答應牡丹的要求,一夜之間,園內所有的花都不見了,隻剩牡丹一種,滿花園都是牡丹花。乍看之下,果然豔麗壯觀,美不勝收,但是,時間久了,前來賞花的人越來越少,就連蝴蝶、蜜蜂都不來了。牡丹姊妹們大為不解,便越努力展現自己美麗的風姿,結果,還是乏人問津。
一日,牡丹聽見一個路人和朋友說:“這裏原來有好多美麗的花,如今隻剩下一種,好單調、好乏味,一點都不好看,根本不像花園。”牡丹聽了,恍然大悟,連忙向玉皇大帝認錯,請求玉皇大帝再讓其他花兒重回花園。牡丹終於明白,任何花都無法獨占整個花園,唯有百花齊放,才顯現出真正的美,才能使花園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