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山臨水送將歸(1 / 1)

宋玉《九辯》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憀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潘安仁《秋興賦》引此語而曰:“送歸懷慕徒之戀兮,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流以歎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彼四感①之疚心兮,遭一途而②難忍。”安仁以登山、臨水、遠行、送歸為四感。③予頃年較進士於上饒,有同官張扶雲:“曾見人言: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是七件事。謂遠也,行也,登山也,臨水也,送也,將也,歸也。〕④前輩詩中,惟王介甫有一聯雲:‘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下得〕⑤將、送二字與《楚辭》合。”予嚐考《詩》之《燕燕篇》曰:“之子於歸,遠於將之;之子於歸,遠送於野”一篇,詩中亦用此送、將、歸三字;然則《楚辭》之言,亦有所本也。安仁謂之四感⑥,蓋略而言之。⑦(《叢話》後一、《詩林》三、《曆代》十一)

①《文選》及《曆代》“感”作“戚”。

②《曆代》“而”作“其”。

③《曆代》“感”作“戚”。

④《詩林》無“潘安仁”至此數語。

⑤《曆代》有“下得”二字。

⑥《曆代》“感”作“戚”。又此句下有“何也”二字。

⑦《曆代》“之”下有“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