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冒險型性格及命運(1)(1 / 2)

正是人類的好奇,產生冒險的衝動,也正是因為人類的冒險,點燃了文明的火炬,讓文明的命運充滿了新奇。

1.冒險型性格利與弊

冒險不等於莽撞和失控。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更注重科學性、規律性和創造性。我們反對一切不講科學、違反規律,無視教訓、危害生命的冒險。倡導在科學思維上建構與壯大的冒險性格。這種性格必須給人以尊嚴,善待生命,這是不可動搖的前提。否則,所謂冒險,便成了一種變態恐怖和自我毀滅的思想基礎。所以現代冒險性格者的冒險精神,也是文明進程的正向推動,在現代城市中,冒險是成功者的利器,是文明群體不可缺乏的活力資源。

具有冒險性格特征的人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百折不撓、堅忍不拔,抑或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冷酷無情,則要取決於它的對立特征“對他人的關愛”。也就是說,對他們這一類型的性格形成起作用的還有其他諸多因素,如:教育的影響、天賦、所處文化環境,等等。人的性格特征大約有一半是由遺傳基因先天決定的;而另一半則是後天學來的——從父母、老師、自己的偶像、電視和自己的生活中。

冒險,並不僅僅在於大自然的海洋與山脈,沙漠與沼澤間,更蘊含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裏。有人把冒險精神視為異端和危險,然而世界上有多少移民城市正是因為殖民時代的冒險精神而林立於今天,這種精神基因並非屬於海外來客的專利,也存在於我們的先輩父兄,決不可使之弱化泯滅。從當今社會視角來看,冒險,已是人類的進化與活力的象征。冒險型性格更具有十分積極的嶄新的詮釋。近年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特別是人類對自身的認識有著前所未有的突破與深化,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們幾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識:人與動物的區別,不僅僅在於有沒有夢,更重要的是創造和自覺,有冒險天性和超越自我的能力!在曆史上,凡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乃至三教九流中的佼佼者,哪一個可以匱缺冒險性格呢?可以說,凡是要在史上留下一頁一行,哪怕隻言片語的人士,都要有敢冒風險的氣魄!

時至今日,冒險型性格的人就更為重要了,近者,初涉社會的淘金者都要有勇氣,遠者,人類在探索太空開發的曆程中,沒有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員——包括在哥倫比亞號上犧牲的七位悲壯英雄的奉獻,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能持續多久?當阿姆斯特朗在白色的火山粉塵上豪邁地跨越時,每一個腳印凝聚著人類多麼偉大的冒險精神和奮進力量呀!正是人類傳承了勇於冒險,敢於奉獻的精神,人類才變得文明而強大,不斷鼓舞著億萬後人繼往開來,把千秋大業推進下去。

冒險性格的人在現代社會中,代表著一種道德觀念和生活態度。在五十億人口共存的地球上,充斥著各種意識形態和生活需求的競爭。敢不敢去冒險,敢不敢於風險中從容應對,險中取勝,已成為現代人的必要答題。正因為如此,深入到巴格達火線采訪的閭丘露薇,穿越“死亡之海”的餘純順,都可能被認為是現代生活中的勇士。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嬗變,我們青少年群體中那種敢於冒險,敢於奉獻的精神持續弱化。為什麼呢?無非是獨生子女的性格特征作祟,市場經濟的價值變化,物質生活的日益優厚,社會環境的日趨穩定,這些使冒險性格的人們那種精神減弱了。當社會需要我們的年輕人以挑戰者的姿態積極迎受風險,應對突變,善於脫圍,勇於犧牲時,恰恰是因為缺乏勇敢冒險的精神,使社會上的怪現象屢屢發生:看到歹徒搶劫,居然無人挺身而出;發現孩子落水,竟會冷漠地看他沉入河底;有不少大學畢業生,寧可在家裏呆著,等待天上掉下國企或機關的“大餡餅”,也不敢冒險到民營企業去闖蕩,是可悲還是可笑?在上海這座現代化的城市裏,可以出現成千上萬個“金領”,卻缺乏頑強不屈、敢打敢拚的創業者,隻希望花別人的資本來經營,不敢用自己的錢財來“冒險”。冒險精神不可忘,社會的活力需要它!身居新一輪發展中的年輕人,當然應該正視風險,又善於化解風險;敢於搏擊風險,又能聰明地避開風險。讓我們高歌一曲“大自然沒有壞天氣,風霜雪雨都是太陽的賜予”,我們會生活得更快樂、更坦蕩、更堅強、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