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禰衡是三國時期很有才華的一個人,也是孔融的朋友,孔融曾以身家性命作保,向曹操推薦他。因為有孔融的推薦,曹操同意召見禰衡。禰衡來到曹營,覺得曹操沒有給自己應有的禮遇,於是便要為自己討個說法,他仰天歎曰:“天地雖闊,何無一人也!”操曰:“吾手下有數十人,皆當世英雄,何謂無人?”衡曰:“願聞。”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機深智遠,雖蕭何、陳平不及也。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勇不可當,雖岑彭、馬武不及也。呂虔、滿寵為從事,於禁、徐晃為先鋒;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間福將。安得無人?”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盡識之: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詔,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於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操怒曰:“汝有何能?”衡曰:“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於孔、顏。豈與俗子共論乎!”

曹操見禰衡如此狂傲,目空一切,不懂得任何禮儀,就決定讓他當擊鼓的小吏。一次,曹操要在大庭宴請賓客,就讓已經擔任鼓吏的禰衡敲鼓。按照當時的規定,敲鼓的小吏要換新衣。但是禰衡並沒有遵守這些規矩,他穿著舊衣服昂然而入,雖然禰衡擊鼓是成功的,但是,由於他沒有穿新衣,而遭到了左右的嗬斥。禰衡也不是好惹的,一怒之下,他當著所有客人的麵脫下破舊的衣服,裸體而立,渾身盡露。坐客皆掩麵。禰衡這才慢慢地穿上褲子,而且麵不改色。

禰衡在眾人麵前“裸露”,如此不顧禮儀廉恥,使曹操大為生氣,就苛責了他,但禰衡卻又借機大罵曹操一頓,卻沒有想到這一罵,就為自己留下了禍根。

曹操無法忍受禰衡的狂傲,就強行令人把禰衡夾持著送到劉表那裏去了。直到這時,禰衡還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錯在哪裏,在劉表那裏,他又開始罵,劉表就把他送給了黃祖,他依然稍不如意就罵,結果黃祖殺了他。

禰衡還沒有施展滿腔抱負,就命喪黃泉。他的死與他的不懂禮儀、狂傲有直接的關係。

在現代社會,雖然一個不懂禮儀的人不至於因此而失去性命,但是,不懂禮儀卻能夠使一個人失去事業發展的機會、失去工作、失去人緣……

孔聖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可見禮儀對人們立身處世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禮儀呢?簡單來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

在生活中,著裝得體、幹淨、整潔,儀表清潔,不留汙垢。

這就是禮儀。

熟人相遇、朋友相見,都會打個招呼,問個安好,有時是簡單的“忙呢”!一句話,或者叫個“叔”、“阿姨”。即使一麵之交,相遇也會打招呼,至少微笑著點個頭。

這就是禮儀。

有禮貌的人,一般很少談自己的得意事。即使非得談,也談得很“藝術”。至少在別人未談得意之事之前,他從來不談。

這就是禮儀。

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績時,身為下屬,無論是大功勞,還是不足掛齒的小功勞,在接受獎勵的時候,都不忘了給領導也記上一功。比如說些謙虛而“討好”的話:“我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和指導。”

這就是禮儀。

在餐館就餐時,不當眾剔牙。在非剔不行時,用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東西,不當眾觀賞,也不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後,不叼著牙簽,更不用其來紮取食物。

這就是禮儀。

參加會議時,將手機關掉。即使不關掉也調成振動狀態。

這也是禮儀。

生活中,禮儀無處不在。懂禮儀的人,更容易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更容易獲得好的人緣;而不懂禮儀的人,則容易遭遇失敗。

而這一點,也是本書《一本書練好禮儀》所要告訴你的。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尋求自我發展,而學習禮儀就是最好的途徑。正如拿破侖·希爾所言:“世界上最廉價,而且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項物質,就是禮節”。學習禮儀,提高素養,我們就能夠自我增值,做一個價值百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