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又帶他分別去了那個有碎玻璃的房間和緊鎖著門的房間,同樣遭到了他的反對和拒絕。市長對他大發雷霆……
男人氣憤地轉身就走,被市長叫住了。市長將這些應考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告訴他們隻有最後一個男人考中了。
那些無一不傷筋動骨的人都捂著自己的傷口審視著被宣布考中的人,當發現他身上的確一點傷也沒有時都驚愕地張大了嘴巴,非常不服氣地尖著嗓子異口同聲問道:“為什麼?”
市長說:“你們都不是真正的男人。”
“為什麼?”他們又是異口同聲。
市長語重心長地說:“真正的男人懂得反抗,是敢於為正義和真理獻身的人,而不是選擇唯命是從,作出沒有道理的犧牲。”
做人要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能為了自己想得到某種東西就作無謂的犧牲,或是把他人的話當成聖旨,要知道,適當的反抗和拒絕更能令人起敬。
不貪財,禍不來
有的人過分崇拜金錢,卻沒想到錢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過分貪心,到頭來反而會一無所獲。
在一間很破的屋子裏,有一個窮人,他窮得連床也沒有,隻好躺在一張長凳上。
窮人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如果我發了財,決不做吝嗇鬼……”
這時候,上帝在窮人的身旁出現了,說道:“好吧,我就讓你發財吧,我會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
上帝又說:“這錢袋裏永遠有一塊金幣,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覺得夠了時,要把錢袋扔掉才可以開始花錢。”
說完,上帝就不見了。在窮人的身邊,真的有了一個錢袋,裏麵裝著一塊金幣。窮人把那塊金幣拿出來,裏麵又有了一塊。於是,窮人不斷地往外拿金幣。窮人一直拿了整整一個晚上,金幣已有一大堆了。他想:啊,這些錢已經夠我用一輩子了。
到了第二天,他很餓,很想去買麵包吃。但是,在他花錢以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於是,他拎著錢袋向河邊走去。
他又開始從錢袋裏往外拿錢。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時,總覺得錢還不夠多。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窮人完全可以去買吃的、買房子、買最豪華的車子。可是,他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再多一些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幣已經快堆滿一屋子了。同時,他也變得又瘦又弱,頭發也全白了,臉色蠟黃。
他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金幣還在源源不斷地出來啊!”
終於,他倒了下去,死在了他的長凳上。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窮人這樣的人,他們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不懂得節製自己的貪欲,最終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戒除自己的貪欲,清白做人,才能活得快樂、長久。
寬容地對待朋友
生活中,有的人喜歡斤斤計較,今天抱怨這個人對自己不夠朋友,明天嘮叨那個人做了一件對不起自己的事。世上並沒有完美的人,朋友也一樣,他們也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因此,應該用寬容之心對待他們。
某日我到一位教授家拜訪,適逢他的一位朋友去還錢。那人走了之後,教授就拿著錢感歎地說:“失而複得的錢,失而複得的朋友。”
我聽了不解地問後一句話的意思。
教授說:“我把錢借給朋友,從來不指望他們還。因為我心想,如果他沒錢而不能還,一定不好意思再來,那麼我吃虧也隻是一次;如果他有錢而想賴賬,一定不敢再來,那麼我等於花點錢,認清一個壞朋友。朋友借錢,隻要數目不太大,我總是會答應,因為這是通財之誼。借出之後,我從不去催討,因為這難免傷了和氣。因此,每當我把錢借出去,總有既借出了錢又借出了朋友的感覺。而每當不待我開口,他們就如約將錢還來,我又有失而複得了錢且失而複得了朋友的快樂。這不是一種很平和完滿的境界嗎?”
對待借錢與友誼,我們能否像教授這樣豁朗達觀,做到兩全其美呢?能做到,你就能獲得很多朋友;如果斤斤計較、爭東爭西,朋友就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