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不付諸行動,自控隻是一句空話(5)(1 / 3)

用精神力勾勒美好的未來

個人願景就是發自我們個人內心的,真正最關心的,準備用一生的精力去追求的最熱切渴望達成的美好未來。可以說它是一個特定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一種期望的未來或者心理意象。

當我們為一個自己認為至高無上的目標奉獻畢生精力的時候,它就成了一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強大力量。其中既有物質上的欲望,也有個人的健康、自由和對自己的誠實,還有對社會巨大的貢獻,以及對某領域知識的貢獻等等,都是我們心中真正願望的一個個有機組成部分。與個人願景相對應的“組織願景”,是指建立在組織員工共同價值觀基礎之上的,對組織發展的共同願望。組織成員都共同擁有組織使命、任務、目標以及價值信念體係,大家都能夠產生眾人一體的感覺,使共同組織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和創造力。

彼得·聖吉曾說:“個人願景的力量源自這個人對願景的深度關切,而組織願景的力量則源自大家共同的關切。”“生活中,如果你、我隻是在心中個別持有相同的願景,但彼此卻不曾真誠地分享過對方的願景,他們的價值觀並不完全相同,這還不算是組織願景。”“組織願景是從個人願景彙集而成的,借著彙集個人願景,組織願景將獲得能量。”

組織願景是一個期望的未來景象和意象,是一種召喚及驅使我們向前的使命,能不斷擴展他們在創造生命上內心真正向往的能力。

個人願景的力量來源於個人對願景的深度關切和認同,而組織願景的力量來源於組織成員對這個願景的共同關切和認同。它是組織成員所共同持有的意象,它創造出了眾人一體的感覺,使員工內心有一種歸屬感,有一種責任感。正是事業的使命感,並以這種感覺深植於組織中的全部活動之中,使不同的活動融彙貫穿起來。

怎樣建立組織願景呢?組織是由個人集合彙聚而成,個人願景可以激發本人的勇氣,組織的規劃是通過個人規劃和共同規劃的協調一致來共同激發群體的激情。因此,要建立共同規劃的組織,就必須持續不斷地鼓勵員工發展每個人的規劃,而建立的共同規劃應與大部分員工的個人願望方向相一致,使共同規劃成為每個員工自己的規劃,將其包融在一個偉大的事業之中。

組織願景要求全體員工為之而奮鬥終身,為之而奉獻一切,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服從、奉獻的人將做一切為實現願望所必須做的事情。要使每個員工都能奉獻於組織願景,必須使組織願景深植於每一個員工的心中,必須和每個人信守的價值觀高度一致,否則就不可能激發員工的這種熱情。

從一定意義上說,組織願景就是一個單位的基本理念,包括單位的目的、使命和價值觀。管理者必須使員工清楚地認識到他們要追求什麼,弄清楚為什麼追求,知道怎樣追求。管理者在組織內推廣組織願景時,必須真實、簡單地描繪組織願景,同時還應該身先士卒,自己首先奉獻於這個願景,並不刻意要求下屬的完全認同,留給下屬一定的空間,讓其自由選擇。

作為我們個人,要學會把焦點放在全過程追求的目標上,而不是僅僅放在次要的目標上,這樣的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動力。人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時,就會精神奕奕,信心百倍。即使遭遇挫折,也還是能堅韌不拔,在心底裏認為這是自己份內的應該做的事,覺得非常值得做,意願非常強大,效率自然也能提高很多。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景,但在很多情況下,大家對自己的願景往往是模糊的或者是誤解的,這樣往往會造成行動的盲目。因此,對每個人來說,理清個人的願景比建立個人的願景更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