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0年的春天,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鞏橋鎮。
這天的傍晚,楊玉生興衝衝地來到了何妙雲的家,把一大塊豬肉往案板上一放,對正準備做晚飯的何妙雲說:“妙雲,把這肉燉了,咱們全家好好改善一下生活。”幾個孩子一見有肉吃了,高興的直跳。
看到楊玉生這股興奮勁兒,何妙雲知道準是有什麼好事,就急切地問道:“瞧你這高興的樣子,準是有什麼大喜事吧?”
“你算是猜對嘍。”楊玉生興奮地說:“往大了說,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大喜事,黨中央已經作出了決定,我們國家將實行全麵的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對於我們農村,就是大力發展多種形式,讓我們農民盡快地擺脫貧困,盡快地解決溫飽問題,盡快地富起來。核心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麵進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玉生。”何妙雲說:“這些大道理我還是不大懂,你幹脆就說我們槐花村吧,往後我們該怎麼幹?”
“頭一項,就是包產到戶。”
“就是說,把土地分給自己,自己種,自己收?”
“對。不光這些,還有呢。”
“還有什麼?”
楊玉生說:“你想怎麼掙錢就怎麼掙錢,隻要是走正道,開工廠都行。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要告訴你,你不必偷偷摸摸的給人做活兒了,可以大張旗鼓的辦服裝廠了。”
“辦服裝廠?”何妙雲很是不知所措地說:“玉生,你不是在開玩笑吧?我一個五十多歲的鄉下婦女,大字不識幾個,辦工廠?我的娘哎,我可幹不了,我可幹不了。”
“幹的了。”楊玉生滿懷信心地說:“妙雲啊,關於你辦服裝廠的事,我琢磨好幾天了,我認為,隻要你想幹,你就一定能成功。現在我隻問你一句,你想不想幹?”
何妙雲見楊玉生的態度很認真,腦子便開始轉開了。她首先清楚,辦服裝廠絕對是件好事,不然的話楊玉生也不會這麼鼓動自己。可是,自己畢竟是從沒辦過或者說從來都沒有想過要辦什麼服裝廠,眼下突然的就冒出了這個想幹不想幹的問題,一時還真把何妙雲給難住了。她望著楊玉生說:“我、我,玉生,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你呀。”
“這麼說吧,你想不想發家致富?”
“想,做夢都想發家致富。”
“這就行了嗎。”楊玉生說:“要想發家致富,就得放開膽子,就得邁開大步,就得幹大事。改革開放,首先要把思維方式改過來,就要……”
何妙雲打斷了楊玉生的話,說:“你先別跟我講大道理了。我也問你一句,我要是想幹的話,你說我該怎麼幹?簡單的說,第一步我該怎麼走?第二步、第三步,一步一步的,我都該怎麼走?”
“這些你都不用著急,隻要你下了辦服裝廠的決心,所有的一切,我都會幫助你一步一步解決的。這其中包括:資金、有關各方麵的批示、廠房、人員、技術、生產、銷售等等一係列的問題,我都能幫助你解決。眼下最最關鍵的,就是你有沒有這個決心?”楊玉生說完這話,雙眼癡癡地看著何妙雲。
何妙雲被楊玉生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臉微微紅著說:“瞧你,幹嘛這麼看著我呀?”
“不幹嘛,我現在就想聽你一句話,到底有沒有這個決心?”
“有。”何妙雲終於說出了這個字。
“好。”楊玉生興奮地說:“到底怎麼幹,等咱們吃完了飯,在慢慢商量,怎麼樣?”
“好,那就先做飯。”
吃完了晚飯,何妙雲按著楊玉生的要求,把何武夫妻、馮英和馮花夫妻都叫了來,由楊玉生主持召開了一個擴大的家庭會議。當楊玉生把黨的發家致富政策和要辦服裝廠的想法及大好前程跟大家一說,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紛紛表示支持並決心與何妙雲共同創業。
何武說:“楊叔,辦服裝廠是好事。可是,我們個個都是兩手空空,這廠子,能辦的起來嗎?”
“是啊。”馮英說:“不光是錢,還得有地方吧?總不能,在我娘這幾間房裏辦廠吧?”
“還得有人呢。”馮花說:“就我們這幾個人,又是什麼都不會,廠子辦起來也是幹瞧著插不上手啊?楊叔,您……”
馮花的丈夫趙萬聲攔住了馮花的話,說:“行了,你就先別說了,先讓楊叔說吧。”
“等等。”何武又說話了。他對楊玉生說:“楊叔,關於辦服裝廠的事,我想向您提幾個問題,行嗎?”
“行。有什麼問題,你盡管提,大家都可以提。”楊玉生說。
“第一個問題,政府是不是全麵支持我們辦廠?”
“是。這是中央的精神,也是改革開放中的一條重要舉措。隻要條塊具備,個人辦什麼樣的工廠、企業都行。”
“好。”何武說:“既然全麵支持,那麼我問您,政府能不能支持我們資金?”
楊玉生笑了,說:“資金問題嗎,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上級有關部門已經下達了文件,文件指出:凡具備私人辦企業條件的,在資金問題上,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
“怎麼個支持法?”
“貸款。”
“貸款?”馮英說:“貸款是什麼意思?”
“就是借錢,誰辦企業借給誰錢。”楊玉生說。
“那能借多少?”馮花說。
“根據我們的估算,在有關部門的鑒定下,在各方麵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借多少都行。”楊玉生接著說:“關於貸款的問題,各方麵的手續問題,你們都不必操心了,全由我一個人去解決。現在需要你們解決的問題是:一,找村裏批地方,蓋廠房。地方批下來後,你們的任務可就大了,購買磚瓦木料、沙石水泥,還得請施工隊施工,等等等等,活兒多了去了。二,請退休的技術人員。據我了解,最近有兩位技師剛剛從縣服裝廠退休,男的姓高,女的姓郭,是夫妻倆,家就住在服裝廠的家屬樓。我的意見是。”楊玉生對何妙雲說:“明天,我讓司機小黃帶你去找他們。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也要把他們請來。要想把服裝廠辦起來而且盡快贏利,沒有專業人員是不行的。我有一個預感,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進行,這些退休的技術人員一定成為人們爭奪的對象。所以我說,我們要提前下手把這兩位老師傅請過來。”
“得帶些什麼禮物吧?”何妙雲說。
“不用。你隻要帶去真誠,在把你的想法跟他們說清楚,我想他們會來的。”楊玉生接著對趙萬聲說:“明天,你先跟你爹透透風,把你嶽母這邊要辦服裝廠的事跟他念叨念叨,聽聽他這個村支書是什麼意見。”
趙萬聲說:“提不提批地的事?”
楊玉生搖了搖頭,說:“批地的事你不能提,這不是你的事。”
何妙雲接過了話茬兒,說:“對。這是我的事,得由我親自去提。你們幾個,就等著幹活兒吧。”
就這樣,大家對辦服裝廠的美好前景都情緒高漲地談了許多許多,一直談到了很晚還是有說不完的話。最後,楊玉生很是嚴肅地對大家說:“我要提醒大家一句,在我們沒有動工蓋廠房之前,我們一定保密。雖說現在中央有政策了,可仍是有不少人在持懷疑,甚至是反對的態度。這些人,有的還在掌握著一定的權力,若是這些人跳出來阻撓,我們的服裝廠就有可能半途而廢。就是村裏有人出來搗亂,也會對我們構成威脅的。所以我要對大家提出這個要求,希望大家要謹慎行事。”楊玉生看了一眼手表說:“時間不早了,都回去休息吧。”
第二天早上,何妙雲跟楊玉生來到了鎮裏。楊玉生叫來了司機小黃,跟他悄悄嘀咕了幾句後,就讓何妙雲坐上了小黃開的212吉普車奔了縣城的方向。路上,何妙雲問小黃:“你們楊書記怎麼知道的服裝廠剛剛退休了兩位技師呢?難道他認識他們?”
小黃說:“跟您說吧何姨,我們楊書記不單單知道服裝廠剛剛退休了兩位技師,通過這麼多天的調查,現在,楊書記手裏已經有了三十多位退休的技術人員花名冊了。像什麼汽車修理了、服裝設計了、標牌兒製作了、圖書印刷了、食品加工了、畜牧養殖了,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