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1 / 3)

永泰二十二年伯冬月

太子監國,每日朝堂上頒布法令,百官都是齊聲高呼萬歲,緊接著就是逢迎之詞,朝奏的時間被消耗太多。太子心中明白,這是不過是拖延時間,等待建元帝恢複,而背後之人就是自己的母親,胤天王朝曆來依靠外戚,若是自己掌了權,那麼自己的舅舅、表兄都要讓出位置,董皇後不願自己娘家失勢,所以自己雖然有心中興王朝,也是全無辦法。一日太子與畢長風在庭院散心,似無心般說了一句:“或許是氣數盡了,但身為一國儲君,總不能放棄,我已經等待父親很多年了,沒想到還要等待母親。”畢長風在旁邊聽到,心中一驚,但想到自己是內衛首領,能做此事也隻有自己,若不能擔當恐怕災難不遠了。畢長風回到家籌劃此事,但是此事可說是驚天大事,做與不做恐怕自己將來都難以保全,無奈之下隻能順從太子之意。幾日後董皇後突發惡疾,竟一病不起,沒幾日就去世了。天子詔令天下,舉國服喪三日,葬董皇後於竟陵,遣南宮勇、畢長風兩位將軍及分統士眾出章門。夜間遣內官至南營通知南宮勇,南宮勇以天黑不辨真偽,留使者至天命,太子感歎:“真將軍也。”董皇後葬禮可說是極盡哀榮,天子親自為拖行靈車,諡號文德皇後。

董皇後已死,建元帝昏迷不醒,太子總算可以做些事情。但是因為贖爵令,百官幾乎都是些奸猾商人,或者逢迎之人,所以深感自己身邊沒有值得托付的大臣。便與重眜商議,令地方官舉薦賢能,陪伴太子讀書及書寫詔書。重眜本是董家人,是太子的娘舅,因為董毅將大將軍之位傳於董武,未免董家血脈斷絕而改姓另立門戶。地方官也紛紛舉薦,當然其中有很多是勳族、豪族子弟,但也有許多寒門士子,江陵太守杜定方就舉薦了佟中書。佟中書赴京之時,段青丘、杜定方及江陵大小官員前來相送,紛紛囑咐佟中書,若被選上,請勿舉薦段司命,朝中或許不缺一個直言之臣,但是江陵百姓缺少一名能夠保全地方的段司命。重眜對選賢之事十分關心,沒人都是親自詢問,對於各種典籍、史料以及地方風土人情熟悉之人才可進入會試。會試之時,每人要針對時政做一篇文章,取其中最優者。共有六人被選中,分別是江陵佟中書、會稽王中惠、武陵姬世超、安陽明思力、滎陽慕容鉞、上庸徐聞鐸。這六人被召入內廷負責起草詔書,當時人稱六尚書。

董皇後死後,董成、董幻也知道董家的勢力將要衰落,不敢再阻擋太子改革。於是太子可以順利發布詔令,第一道詔令便是四境罷兵,建元帝自登基以來,不斷對四周國家用兵,現在隻剩雷越、南蠻、羌胡、狄戎,四國還有些實力,但是胤天王朝以難在支撐如此龐大的軍費,於是分別派遣使節前往四夷商討止戰之事,並傳令四邊,全線進入守勢,不可主動挑起幹戈。第二道詔令便是廢除贖爵令,不過在朝堂上發布第二道詔令之時,長史汪忠直竟然竄到朝廷中央,磕頭不止,把大家都嚇了一跳,這汪忠直一通磕頭之後,淚流滿麵,腆起臉對太子哭著說:“殿下恩澤蒼生,一言可比萬語,吾聽到監國之音,一時激動,不知南北了。”說完這些汪忠直竟然唱起來:“身逢明主兮砥礪肝腸、吾主超然兮日月同光、德披百代兮宇內無雙、惟願吾主兮萬壽無疆,”太子看得這一場戲,自言自語說道:“果然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難怪無數人為這龍座掙得你死我活啊。”隨後太子發布第三道詔令,令禦園主管官員,將禦園之中的珍禽異獸送來朝堂圈養。此令一出在場之人無不震驚,內史耿秋明諫言道:“朝堂乃是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太子奉命監國,怎可如此行事。”太子回答:“吾常聽聞,恩德澤被蒼生,難道仙鶴虎豹不在蒼生之中麼?”耿秋明厲色道:“監國怎可如此荒唐,我朝公卿怎可與禽獸同朝?”太子嬉笑道:“大門洞開,我未留君啊。”耿秋明遂辭去官職,回家賦閑。

武元英在禪定寺像猴子被囚入籠中一般,被日食水定時投入,一天十二時辰佛經頌唱,這武元英可說是尋死的都有了。無奈之中也隻好聽著佛經,休息武學,但武元英本是粗人,對於佛理可說是狗屁不通,聽正能念經如同出殯,就算是想要專心習武也不做不到的。一日武元英被正能煩的不行,百般辱罵之後正能不聞不理誦經依舊,武元英不能自控,當下竟有心求死,把頭像石壁撞去。沒想到石壁竟彈軟如棉,武元英毫發無傷。武元英不知為何,用手摸摸牆壁,確實是石頭冰冷,心中疑惑不知何解,坐在原地呆呆的看著石壁。不知過了多久正能在洞口說道:“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說完正能將明輪刀丟入山洞。武元英聽到這些似乎明白了一些,看看手中明輪刀,運使這一月所學,掄刀砍向石壁,這明輪刀是佛家聖器,鋒利無比,一刀砍下竟不能在石壁上留下劃痕。這一刀化解了武元英心中疑惑,對於正能每日誦念的佛經也明白許多。而正能也不在誦念佛經,隻是吩咐沙彌每日定時送飯。正能回到寺中,終日枯坐在無影塔前,僧眾不明所以,詢問方丈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