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看到這裏,那我就有一個判斷:你喜歡看這本書。但是,我記得孔子曾告誡我們不要自以為是。因此,還是要對你的忍耐力表示誠摯的謝意。
每本書都這樣,正文寫完了,總得給點兒總結性詞語才算真的OVER(結束)了。一如你不能跟你愛的人溫存過後就倒頭睡覺,給一個體貼的擁抱才是真正的相戀。那作為這本書,激情過後,我該給一個什麼樣的擁抱呢?
夢想實現、成功、幸福……這些都是我們十分憧憬的詞彙。因此,每個人都希望被冠以這些頭銜,並去尋找能拿到這些詞彙的“魔法”。每個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導師、書籍以及培訓都會給出一套套“魔法”,先自我探索,然後探索職業,做出選擇和計劃,最後一步步實現。
不過,如果我告訴你,其實是運氣和隨機主宰了這個世界,主宰了我們的生活,你是否會十分失望,罵我是大騙子,說鬼話呢?而事實可能恰恰就是“隨機主宰我們的生活”,在《醉漢的腳步:隨機小生如何主宰我們的生活》中,作者用數據、事例一次次地證明:偶然性比因果性更為基本。
還是拿被大家說了很多年的比爾·蓋茨來聊聊。比爾·蓋茨的成功除了因為他有一個很牛的老媽之外,還有一件關鍵事情--比爾·蓋茨賴以成功的核心產品DOS麵世的過程:
讓微軟一下子進入最有錢企業的DOS操作係統是怎麼來的?大家都知道是IBM請微軟設計出來,並植入到所有IBM的電腦中,從而成就的微軟。但是,當年IBM找蓋茨開發操作係統時,比爾·蓋茨因為能力不濟,很直接地拒絕了,IBM就去找了已經開發出一套操作係統CP/M的加裏·基爾代爾。巧的是,基爾代爾當天不在,IBM就隻好跟他老婆談,在一堆苛刻的保密協議麵前,他老婆很情緒化地拒絕了。IBM十分著急,其中一個管理者又找了比爾·蓋茨,比爾·蓋茨依舊不想自己弄,但是蓋茨的老朋友艾倫發現了另一個操作係統NDOS,這個操作係統的內核恰恰是CP/M,於是一個“邪惡”的思路出來了:他們把那個NDOS買了下來,稍微改動一下,然後把名字改成了MS-DOS,從此,MS-DOS就安裝到了每一台電腦上,微軟開始飛黃騰達。而真正的“操作係統之父”加裏·基爾代爾卻逐漸被人忘記,他經曆了一段時間的抑鬱,因為一次意外而喪生。
如果基爾代爾當初答應了IBM的要求,如果比爾·蓋茨依舊拒絕,如果比爾·蓋茨選擇原創而非“剽竊”……或許他永遠也沒法成為世界首富,微軟也永遠不能成為世界第一的軟件公司,這就是隨機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也許你會說這是個例,但是你同樣還會找出成千上萬類似的“個例”。我們總是喜歡聽成功的經驗,但是成功的經驗往往都是被“合理”扭曲的。
那你自然會問,世界這麼隨機,我們為什麼還這麼處心積慮地去規劃我們的職業、夢想,去尋找那一個個“魔法”呢?誰會去聽你的“鬼話”?
因為這是每個人的本能。
每個人都想在自己的人生中尋找一種模式,賦予其意義,並用其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我們迷茫、困惑和糾結的,恰恰就是沒發現自己的模式,沒發現自己模式的意義,於是自己就過得很憋屈。即便撞到大運,中了彩票,看上去很成功。但這種無意義感依舊存在心中,時間一長就又陷入新的困境,甚至更為艱難。
當我們發現並認同這樣的模式和意義,同時按此生活下去,我們就會自認為過得有意義。而自己能認為過得有意義,這豈不是生命最好的禮物?
叔本華說:“人雖然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它道出了一個真理,成功、幸福從來就是自我行動和隨機性結合的產物。此話聽上去如此悲觀,但其背後卻是真實的樂觀和從容。因為你可以反過來想:盡管你不能要你想要的,但你一定能做你想做的。
這也是作為職業規劃師,我在這本書裏講的最後的“鬼話”:假如你得不到你想要的,那你還要不要做你想做的?
當生命和世界都充滿隨機性時,假如你創業失敗、你平庸難有成就,假如你的孩子也沒那麼成功,假如你站在台上演講得不到眾人的喝彩,假如你開發的軟件總是沒人下載,假如你運營的咖啡店總難有起色,假如你寫的一本書沒有大賣,假如……你還要不要做,你還要不要做自己的事業,要不要站到台上去講,要不要開發自己的應用,要不要運營自己的店,要不要寫自己的書。
如果還要的話,那就容忍自己再多幾次壞運氣吧。
“假如你得不到你想要的,那你還要不要做你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