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放棄負麵心態,選擇快樂人生(1 / 3)

1.不要被壞心情左右

我們都希望天天擁有一份好心情,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被各種各樣的痛苦與煩惱所包圍,不自覺地讓壞心情左右了自己。

失戀,被老板炒魷魚,生意失敗,股票套牢,沒評上職稱,與鄰居吵架……這些都會使我們變得鬱鬱寡歡。有時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讓我們煩惱、憂鬱、愁眉不展。作家劉震雲寫過一篇小說《一地雞毛》,小說中的那個機關小幹部,因為買的一塊豆腐餿了,竟至一整天心情大壞,與妻子拌嘴,在機關不開心……

壞心情是有害的。首先,它會損壞我們的健康。壞心情會使一個女人老得更快,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皺紋增多、頭發脫落,會使我們得糖尿病、抑鬱症,甚至精神崩潰,它也會縮短我們的壽命。得過諾貝爾獎的醫學博士亞力西斯·柯瑞爾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

壞心情也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還會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古語說:“一人向隅,舉座不歡。”你垂頭喪氣,周圍的人也很難高興起來。

一位西方人說:“煩惱是具有最大破壞性且不利健康的心理惡習。”

因此,我們必須戰勝壞心情,要設法擺脫壞心情的糾纏。

現在一些年輕人有一種排解壞心情的辦法,叫“情緒化消費”。一位叫小立的女孩子,月收入不到2000元。接到男友分手的電話後,她什麼也沒說,下班後逛遍了北京的大商場,不管有用沒用,買了不下1萬元的衣服。回到家把買來的東西丟到櫃子裏,抱著毛絨玩具痛哭一場。另一個男青年小周,被單位辭退的當夜,滿腹委屈地跑到最豪華的酒店,要了最昂貴的洋酒,喝了一個通宵,然後被送到醫院,花了一生中最多的一次醫藥費。

總之,當自己有壞心情時,我們一定要設法化解它,但不能采取像小立和小周那樣的做法:原來的愁悶不但沒去掉,還添了新的心病。像小周,清醒後他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冒的是什麼傻氣呀?別的不說,光心疼那一夜一天扔出去的兩萬多塊錢,他就一年沒睡好覺。每想起冒傻氣的事兒,就要經曆一次情緒低潮。這種代價太高了,圖了一時之快,弄得自己財政出現嚴重危機,實在是劃不來。這種“情緒化消費”方法不值得采納。

其實,要化解壞心情,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對待引發壞心情的事實。要自我安慰,不要長久地陷在已發生的不幸事件中,要多去想想那些能令我們愉快的事。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煩惱與歡欣……,僅在一念之間”(法國作家大仲馬),“自尋煩惱者永遠也不會尋不著煩惱”(英國文學家哈伯特)。

清人吳莊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起先,平日裏遇到淒風苦雨,他就感覺不好,在自己喪妻獨居後,更加不堪忍受。淒風苦雨看來是老天爺給人添愁的呀。不過後來他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如果白天遇上風雨,就想象自己的心是溫暖的太陽;如果夜裏遇上風雨,就想象自己的心是皎潔的月亮。這時,風雨這個給人增愁的東西,反倒可以用來排除憂愁了。

有的人能將壞心情變為好心情,是因為他們知道,事實是現實存在的,人不可能熟視無睹,說沒有就沒有,但心情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好比你口渴了,有人給了你半杯水。如果你想破壞自己的心情的話,你就可以憤憤地說:“太小氣了,才給半杯!”如果你想快樂,你就會很高興地想:終於有半杯水可以解解渴了。你就會感謝對方,你的快樂就會使對方也快樂。

小立失戀了,小周被辭退了,他們心情很壞,怎麼辦?她瘋狂購物,他借酒澆愁;她大哭一場,他大病一場……這些都無濟於事。如果他們不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去豁達地應對不幸的事實,任何辦法最終也無助於使她擺脫煩惱。清人吳莊之所以能從喪妻的憂鬱心情中走出來,就是努力使自己保持“吾心皎日”、“吾心明月”的良好心態,使“淒風苦雨”這“助愁之物”反倒成了“驅愁之物”。

美國《時代》周刊上登過一篇文章,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個士官被炮彈碎片剮傷喉嚨,輸了七筒血。他寫了張紙條問醫生:“我會活下去嗎?”醫生回答:“會的。”他又問:“我還可以講話嗎?”醫生回答:“可以。”於是那個士官在紙上寫道:“他媽的,那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你也完全可以停止煩惱,對自己說:“他媽的,我還有什麼可煩的?不就這麼一回事兒嗎?”

卡耐基說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是好的,百分之十的事是不好的。如果你想過得快樂,就應該把精神放在這百分之九十的好事上麵;如果你想擔憂、操勞,或者得腸胃潰瘍,你就把精神頭放在那百分之十的壞事情上吧。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說:“世界上的事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說:“我願意扮演一個小醜,在嘻嘻哈哈的歡笑聲中老去;我寧可用酒溫暖胃腸,不用悲哀的呻吟聲去冰冷自己的心。”

讀讀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詩吧,我們應該像詩人那樣,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以微笑應對生活中一切令人不快的事,讓我們天天都有好心情——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2.遠離痛苦,選擇快樂

生命有痛苦是正常的,有快樂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緊緊抓住痛苦不放,快樂就永遠也不會到來。讓我們放棄痛苦,抓住快樂,讓生命重放光彩。而這一切,需要你給自己找一個遠離痛苦的理由來安頓你的心靈。這個理由可以是無意中聽到的一句話,也可以是發生在周遭的一件小事,還可以是你對生命的驀然感悟。

一位喪子的母親說:

“剛開始,我完全沒辦法平靜,對於死去的兒子,不論我做什麼,想什麼,那種深痛的感覺就是存在,漸漸的,我讓自己很忙,那時,我便沒有多餘的心思去思考兒子的死亡,但隻要一靜下來,甚至隻是走路停下來一會兒,那種哀痛就會襲上來,令我無法招架。”

“現在,雖然想到仍會難過,但情況已不一樣,我不再沒事找事忙,故意逃避。當喪子之痛又來時,我讓它湧上心頭,我看著悲痛一點一點地走近我,然後漸漸地消退,平靜也就跟著來了。”

“最痛苦的那一刻已經過去,我已經可以不必再抗拒那種情緒。如今,我可以再次體會人生的快樂,那些痛苦已不是現在的事了,它隻是我人生的一部分,而我人生其他的道路,還可以繼續走下去。”

麵對痛苦的經曆時,我們會先震驚,難以接受,接著便是不知所措和難以忍受,而且無法想象以後要怎麼辦,這時,我們便會想到逃避。

夏日遊泳是一大享受,但在穿好泳裝就要跳下水時,通常需要很大的勇氣,水的溫差會令我們產生抗拒。一旦跳下水後,適應了溫差,我們反而會愛上水中的溫度,並且不想離開泳池。

這種抗拒和對痛苦的抗拒一樣,剛開始是痛苦的,後來,麵對它之後,痛苦過去了,快樂便會出現。

不斷的抗拒隻會延長痛苦的時間,而該麵對的仍然得麵對。如果一味逃避,隻會令自己深陷在痛苦中。

不要逃避痛苦的感覺,也不要逃避現在的生活,當痛苦來臨時,去感受它;當痛苦漸行漸遠時,不要再緊抓住它,讓它成為真正的過去,這樣才能好好地生活。

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一艘遊輪正在地中海藍色的水麵上航行,船上有許多正在度假中的已婚夫婦,也有不少單身的未婚男女穿梭其間,個個興高采烈。其中,有位神采奕奕的單身女性,大約60來歲,也隨著音樂陶然自樂:這位上了年紀的單身婦人,也曾遭喪夫之痛,但她能把自己的哀傷拋開,毅然開始自己的新生活,重新開始生命的第二度春天,這是經過深思之後所做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