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走過88年生命曆程,卻有87年的時間,始終在沒有聲音、沒有色彩的黑暗世界裏度過,你能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生活?但是,海倫·凱勒的一生就是這樣過來的。1歲多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的海倫,她7歲時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導師莎莉文。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愛的呼喚下,海倫憑著不屈不撓的意誌,以驚人的毅力去麵對困難,用自己的努力,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投身於各種社會活動,足跡遍布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成為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
噩夢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做圖斯康比亞的小鎮上。凱勒家的先人是來自瑞士的移民,他們最初定居在馬裏蘭州,到了凱勒的祖父時,才遷居到亞拉巴馬州。海倫的父親亞瑟·凱勒曾是南北戰爭時的南軍上尉,母親凱蒂·亞當斯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1歲多的海倫是一個聰明活潑、口齒伶俐的嬰孩。她6個月大時就能咿呀說出“你--好”之類的詞句,剛滿周歲時就學會了走路,而且總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她喜歡傾聽明媚春光裏小鳥的鳴叫,喜歡夏季時掛滿樹枝的果子和盛開的玫瑰花,喜歡秋天裏拂麵而來的陣陣清風。盡管快樂和幸福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匆匆即逝,但這些美好的事物依然在一個天真爛漫的周歲孩童身上留下了影子。
在過完了三個絢爛的季節以後,1882年的春天,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不幸降臨到這個來到世界不到兩年的孩子身上。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阻斷了海倫的眼睛、耳朵與大腦的聯係,她再也看不見、再也聽不見了,從此鳥語花香的世界就停留在了那些1歲多時的記憶中。一個不到兩周歲的孩子,當她在某一天的清晨醒來,睜開眼睛,卻發現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到,四周一片黑暗、靜謐無聲時,那樣的恐懼會有多可怕!她全身驚恐、戰栗不止,再也看不到媽媽的臉龐,再也聽不到爸爸的聲音,那些鳥兒的鳴叫和鮮豔的花朵,全都隱藏在無盡的黑暗中,世界仿佛就剩下了她孤單的一個人。
7歲之前的日子是在母親的關照下生活的,母親用她的慈愛和智慧驅散了籠罩在海倫身邊的黑暗,帶給她漫漫黑夜裏的一線光明。母親教她學著用感覺、用雙手去體會每一種事物。通過這樣的方式,她逐漸走出封閉的黑暗世界,開始嚐試著與別人進行交流。她用搖頭表示“不”,用點頭表示“行”;用往回拉的動作表示“回來”,向外推則表示“去”。在5歲的時候,她學會了把幹淨的衣服疊好並且收起來,而且在洗衣房送來的衣物中,學會了如何辨別自己的衣服。
然而,很快這個聰慧敏感的小女孩就發現了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雖然還那麼小,但心思細膩的海倫卻分明感受到了大家對她的“額外”關愛。她體會得到大家對她的處處忍讓與遷就,可是她不想要這些,她希望能像從前那樣,聽大人們說話,向他們笑。她知道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了”,這樣的感覺像潮水一樣漫卷而來,將她逐漸吞沒。性格倔強的海倫漸漸變得暴躁、乖戾,動不動就大發脾氣,無理取鬧,衝著家人和照顧她的女仆大吼大叫。盡管事後她常常為此感到愧疚和自責,但是當情緒湧上頭來,她完全身不由己。
以往僅存的那點美好記憶似乎已經被忘卻了,她的世界裏充滿了黑暗和冷清。從一開始的抗拒與排斥,到後來習慣被寂靜和黑暗所包圍,海倫漸漸認同了現實,這就是她的生活:與黑暗相伴,與無聲相隨。然而,過去那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美好東西帶給她的體會,卻永駐心間。這仍然是屬於她的,哪怕隻有短暫的一天,也是屬於她的。
莎莉文老師
雖然童年的生活是在一片黑暗中度過的,但聰明好勝的海倫還是給自己創造了不少樂趣。握著拳頭威脅小夥伴瑪莎一起搞惡作劇,給家裏的廚娘幫倒忙,趴在草堆裏找珍珠雞藏起來的雞蛋;互相幫忙剪頭發,那次如果不是大人們及時製止,她們兩人一準把對方整得麵目全非。除此之外,欺負在院子裏散步的母雞,打擾躲在壁爐跟前取暖的老獵犬睡覺,纏著擠奶工允許在奶牛身上亂抓亂撓,為此還被牛尾巴抽打了幾次,等等。這些瑣碎的事情,一點一滴都深深烙印在了海倫的記憶裏。雖然它們互不相幹,但卻如此清晰、生動,讓童年的海倫對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和體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知以後,就會開始萌生出表達個人思想感情的願望。當淘氣而急性子的海倫一天天長大時,她的這種願望也來得愈加強烈了。她渴望被人了解,渴望別人知道她心裏的想法,因為這樣才能讓別人知道她的存在。但是,她無法說出話來,而那幾個簡單的動作和單調的手勢,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她要表達自己的需要了。對於那些習慣用語言和聲音來交流思想的人們而言,說話和聽音,這是多麼平常的事啊!可是對一個需要用動作和手勢來“說話”的孩子來說,這又是多麼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海倫發脾氣是在所難免的。試想想我們自己,當我們言語中的意思不能夠被理解時,我們的心情如何?那麼,當一個聽不見也看不見的孩子無法讓別人理解她自己的手語時,她的焦急又該如何呢?她隻能大發脾氣,隻能瘋狂地踢打、哭鬧,在地上翻滾、吼叫,直到精疲力竭;或者一頭撲在母親懷裏,放聲地痛哭出來。
無法表達給海倫帶來的煎熬讓疼愛她的父母倍感憂慮,他們認為海倫的這種表現與她未能接受教育有很大關係。於是,他們帶著她遍訪名醫,試圖讓她重見光明。但是努力失敗了,他們隻好放棄恢複視力的意圖,寄希望於專業的聾啞學校。幾經輾轉,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家在聾啞兒童的教育方麵卓有成效的波士頓帕金斯學院,並在這所學院院長的推薦下,為海倫聘請了一位家庭教師。
1887年3月3日,一個令海倫·凱勒終生銘記的日子,將她從無盡黑暗的世界中帶入光明的那個人來到了她的身邊。當她坐在門口的台階上,感覺周圍的人都在緊張忙碌地準備什麼時;當午後的和煦陽光穿透金銀花的枝葉,暖暖地灑在她仰起的臉上時;當她內心感覺猶如駕駛著一艘大船,航行在茫茫大霧中的海麵上感到孤立無援時,一個人走到了她的麵前。那個人握住她的雙手,然後將她緊緊抱在懷中。從那一刻起,愛的光明照在了海倫的身上,而給予她這份最深切的愛,向她啟示世間真理的人,就是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老師。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帶著海倫來到自己的房間。她送給這個新學生一個洋娃娃,在海倫玩了一會兒洋娃娃後,她拉過孩子的小手,用手指在海倫的掌心裏慢慢拚寫出了“doll”這個單詞。這個手指動作的遊戲讓海倫很快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嚐試著在莎莉文的掌心裏描畫。當她最終正確掌握這個單詞時,她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興奮。她驕傲得滿臉通紅,飛快奔到樓下,將這件事告訴給了母親。
那個時候,在海倫的世界裏,還沒有文字這個意識。跟隨莎莉文學習文字的最初幾個星期裏,她隻是簡單地模仿老師的動作而已。幾個星期後,她才知道,原來每個事物都有著自己的名字。老師教她學會了洋娃娃的單詞,但是在學習“水杯”和“水”這兩個詞時,海倫卻與老師發生了爭執。莎莉文試圖告訴她,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但在海倫的理解中,它們指的就是一回事。固執的海倫終於不耐煩老師的一再重複,她憤怒地將莎莉文送她的洋娃娃扔在了地上,娃娃摔壞了。莎莉文沒有生氣,她牽著海倫的手,穿過了一條芳香怡人的長長的花廊,來到水井邊。有人在壓水,清涼的井水從水管裏噴湧而出。老師牽著海倫的手,讓她自己去觸摸水的質感和溫度。當清涼而柔滑的井水滑過她的掌心時,海倫的感覺一下變得清澄通透起來。莎莉文在她的另一隻手上寫下了“water”一詞,起初很慢,後來寫得飛快。水,這種奇妙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物質喚醒了海倫沉睡的感覺,她一下子領悟到了文字的奧秘所在。從那天起,海倫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都有了新的感覺。雖然她看不到,也聽不見,但是她的求知欲望與日俱增,開始期待著的新生活的“畫卷”在她的麵前一點點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