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秋天的情緒(1 / 3)

秋末日子是漸漸的短了。收成以後,整個寨子裏的人們,顯出空閑了許多,於是該娶妻嫁女的,都在這個時節趁閑辦理了。老年人不是在自家的門前石板向太陽取暖就是打瞌睡,少年人無事可做時就在曬樓或鋪了水泥的空坪上剝玉米。一切都非常的諧和與平靜。

天上有雲影慢慢移著,輕輕地擦過日頭的下麵。秋姑其實才十七歲,有一張孩子般的小白臉,穿著剛縫好不久的一身婦人粗布黑衣服,正在門前用木頭撐起的曬樓上晾曬一些條條的白布。她的男人才過去不到七天,今天是洗刷的日子。身後樓梯有個小小的聲音,一個小女孩子,正吃力地攀爬著樓梯。不一會兒,小小的頭顱就冒出了曬樓邊,怯怯的,像隻小鳥轉動兩個活潑的眼睛,不敢上來,就悄悄地喊秋姑。

“娘,娘,婆婆睡了,我上來一會兒好不好?”

秋姑忙轉回過頭去,望了小女孩可愛的臉蛋兒就心疼地輕輕責罵一句:“你該打的,怎麼又上來,等下婆婆見了,看不罵你?”

“娘,你莫做聲,婆婆睡了,我玩一會就下去。”小女孩抿著小嘴,重複還說不太清的話語,生音很柔和。

秋姑忙放下手中的活兒,皺著眉頭板著臉兒裝作嚇了她一下,就急忙走過去,把小女孩抱上曬樓來。

這曬樓和本地所有平常人家的曬樓一樣,下麵立起許多根大柱子,上方橫放幾根橫梁,然後是用竹子剝開平鋪在上麵。不過是經曆了一些日子以後,就顯得有些搖晃和腐朽了,叫人很是擔心。上了曬樓,兩人倚在一處欄杆旁,望天上流過的朵朵浮雲。秋姑一時聯想到剛死去的男人,心裏又是一陣悲傷。寨子依然是古老的樣子,屋連著屋,房並著房,曬樓左右全是別人家的曬樓。有曬衣服或被單的,竹竿撐得很高,衣服就在風中飄著。曬樓前麵不遠處就是奔騰的南盤江。滾動的河水,每年總要卷走一些人的生命。秋姑的男人就是不小心翻了小船讓河水卷走的。隔河對麵就是廣西壯鄉,在這裏廣西和貴州之間就隻隔這一條河。從曬樓上可以望到對岸壯鄉的村寨,可以看到好些菜園和房屋,甚至能聽到雞鳴狗吠生橫過闊闊的江麵傳來。

日頭十分溫暖柔和,寨子裏非常沉靜。母女兩個人一句話也不說了。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望望河水滾湧,有些地方被日光照著江麵泛著銀光,像一麵破碎了的大鏡子。對岸壯寨中籬笆圍繞的菜園,有幾處種著油菜,菜花黃澄澄地染了一地,菜園旁邊的不遠處,曬樓上也晾了許多白布,長長的掛著,或許也有人剛死吧!隔河與秋姑的曬樓正好應對。這時曬樓後麵的小道上,傳來各樣送親嫁女的調子,那是蘆管嗩呐聲,一群人擔擔地擁幾匹馬馱許多東西,從從容容翻過了那道斜坡。

小女孩望到了,就狂喜地喊著:“娘,娘,你看看!”秋姑望了她一眼,用手指指房裏。小女孩知道,恐怕婆婆驚醒,趕忙把小手掩住自己的嘴兒,搖搖那顆小頭顱,那意思仿佛是“不用說,不用說。”

兩人望到了人群翻過了山坳,望到了江麵和遠處的寨子,望到一切,小女孩快樂得如癡如醉。而秋姑似乎想到很遠的一些別的東西,額前集了一個大結。

秋姑原來是河對岸廣西那邊壯寨人家的女兒,自小父親便把她許給了現在所在的婆婆家小兒子——老三。兩家人雖然各屬桂屬黔,卻隻隔一條河,早晚是可以駕船往來的。因此,在秋姑十五歲那年,父親就用小船把她送過來婆婆家。好在婆婆家人不很多,公公是早沒了,倒是有一個在前寨獨立門戶了的大哥和一位往更深山裏嫁的姐姐,再就是婆婆。但不幸是她的運數,她過來才兩年多就給男人生這麼一個活潑水靈的女兒,而男人卻被水卷走了,婆婆現在又病癱在床……更不幸的是,過幾天,她就得帶著女兒和婆婆嫁給前寨的大哥了。這是本地方規矩,幾輩子沿下來誰也無法抗拒無法更改的習俗。哪一家媳婦沒有了男人,就得嫁給自己男人的兄弟,盡管兄弟也有成家了的。沒有人來否定這種規矩。因此,過幾天,秋姑脫下孝服就可以換上紅裝做新娘子了。姐姐早已過來幫忙,做了許多準備。原本是自家人,過去了也還是自家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