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風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來到男生宿舍樓的前麵,抬頭看看三樓自己未來的天地。他不想很快進入寢室,坐在樓下的花台上,慢慢開始回憶一些先前遺失的東西。心情很是沉重,就像浸透了水,無法燃燒飛翔的熱情。
冷風的鬱鬱是從中考失利之後,一直很自信的他也從那一刻就開始不知道自己的命運為什麼沒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除學習以外,他不知自己還有什麼可以引為驕傲的,現在卻讓他心會意癩。
冷漠的表情,望向遠方……在多年的枯燥學習生涯中,冷風一直在尋求除學習外的另外一種寄托,不是聽音樂就是看電影,看人生百態。茫茫樂海中,他獨衷於阿杜的歌,在電影的世界裏卻最是喜歡周星弛的無厘頭搞笑,這兩種完全極端的明星一直陪在他的學習生活中,說起來,還真有點好笑呢。喜歡阿杜富含感性的歌喉和深情的歌,可以在夜空裏撕喊,;他不知道對周星馳怎麼會喜歡上的,該說根本不是一個方向,也許周星弛的電影和他本身所衍射出來的東西感動著冷風。
他不記得自己看的第一部周星馳電影是哪一部了,那時還很小,小得不知道上小學幾年級了。是一部僵屍片,現在也覺得很奇怪,在印象中,周星馳好像根本就沒有拍過僵屍片。那時自然不知道其中有一個演員叫做周星馳。那時周星馳應該還不會是男主角。隻記得內容很搞笑,女主角是胡慧中。反正說什麼全忘記了。反正那時我們城市流行香港片,特別是笑料片,僵屍片更是大行其道。依稀記得那時霸王花胡慧中的影片幾乎主宰了他們的影視視野。自然,霸王花已早嫁做商人婦,成了昨日黃花。誰能料到,紅遍大江南北的1983年版本《射雕英雄傳》裏,周星馳會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群眾演員,扮演了一名“宋兵甲”。台詞不記得有沒有,反正僅僅露了一兩個鏡頭。
多年以後,周星馳作為香港影壇的老大,被同行尊稱為“星爺”。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自己的力作《喜劇之王》中,再次扮演了一位隻求一份便當的群眾演員。其中的心酸有誰能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周星馳活生生的就是普通人物發憤圖強的例子。“哎,三十年,不知道那時是什麼樣子?”冷風歎了一口氣。
真正喜歡周星馳是上了初中後吧。那時小學裏播放了《舞龍》,也就是《龍的傳人》,和《鹿鼎記》。那時隻知道片子好看,還不知道周星馳是何許人物。
沒有親見;卻聽說,周星弛到北大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和學生見麵而已,如餘秋雨者流,是不會想到會有這樣的受歡迎的。但周星弛來了,象個害羞的大學生,普通話又不正確,但他還是始終微笑著,雖沒有金庸先生的大象無形,無欲則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他們何嚐不是一樣的文化傳播者呢。冷風也害羞的走進了校園,所不同的是他不是受歡迎的文化的傳播者,而是一個渴求文化的可憐者。
事隔多年,周星馳不太懂武術,卻一直層出不窮,一部部電影陸續推出,這對於冷風來說是一種幸福的事。電影中他能看到一種嚴肅近乎摧殘的打鬥,這該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他並不是喜歡血腥,而是喜歡真實。
從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而躍居當今的大牌演員,甚至是大牌導演,不知道這背後有著多少的辛酸和汗水。時光飛逝,“看著背影,他就像一個孤獨的老人”,在電視上聽到一個老婆婆的這句話,冷風的心開始一陣酸楚。他開始認識世間很多命運不是控製在自己的手中,微笑人生的背後其實是什麼呢?這是一種考慮。
喜歡周星馳也許是他“表裏不一”的原因吧:電影裏的無厘頭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法看到的,這就是他的成就,是一個完全可以把自己感情分離的偉人。冷風羨慕他,他給予別人歡樂,留給自己孤寂,不象自己帶給別人負擔,留給自己痛苦。
阿杜很真實,是一個建築工頭出身,單親家庭,他真實到聲音都含有沙土的氣息,有大地的親切。聽著阿杜的歌可以找到一種情感的歸宿,漂泊的心可以得到一絲安慰。
阿杜的歌和周星馳的電影看來將不是一種相反的極端,而是一種歸流,是一種真情的歸流,他自己是一個真正束縛於感情的人!冷風是這樣想的。看著食堂裏攢動的人頭,冷風想現在應該很少人在寢室。
冷風收拾一下無頭的思緒,提起書包,向宿舍大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