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遼東變故(2 / 3)

既來之則安之,三人均有報國之心,以目前的形勢,從軍自然是報國最好的門路。

隻在軍營裏呆了幾天,三人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萬歲山千戶所的軍人都是十幾歲的少年,到處都洋溢著勃發的英氣。

而且劉鴻漸這個長官也是隨和的不要不要的,隻要遵紀守法好好訓練,那是每天都笑嗬嗬的。

閻應元二人先前做典史時便是負責縣衙的糧秣征收等事項,來到這裏也是熟門熟路把之前亂糟糟的軍營庫房、賬目搭理的井井有條。

而年紀稍長的馮敦厚更是多次提出了新的訓練意見,增強訓練效率,提高了士兵們的訓練積極性。

兩個月的高強度訓練,萬歲山千戶所的士兵們不僅每一個人都掌握了使用akm的技巧,還從中挑選出了一百位射擊成績最好的士兵作為萬歲山千戶所的火器百戶。

盾兵槍兵射擊手,三人成組,每日裏以百戶為單位,訓練,實戰演習。

如此兩個月,萬歲山千戶所從無到有,不僅生出了筋骨,還長出了翅膀。

七月初三上午,這日劉鴻漸正跟著千戶所士兵一同訓練,副千戶常鈺前來稟告說錦衣衛來人了。

來的是錦衣衛的南鎮撫司鎮撫使將大通,今日他突然接到遼東留守錦衣衛七百裏加急線報。

遼東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私會滿清定國大將軍多鐸,得到消息蔣大通認為此事事關重大,當即決定自己親自去向不務正業天天呆在軍營裏的劉鴻漸彙報。

終於是忍不住了嗎?劉鴻漸眼神冷厲,心中冷笑。

待到去了皇宮報與崇禎,直把崇禎驚的打翻了手中的茶杯。

兵部統計遼東軍有士兵十萬,其中步軍包括火器營等八萬,遼東鐵騎兩萬,遼東鐵騎素來勇猛,以至於即使與滿清的八旗騎兵相比也是不落下風。

京營目前征召的十萬新兵才剛開始投入訓練,根本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戰鬥力。

如果吳三桂與滿清苟合,大明,還能抵擋得住滿清與遼東軍二十萬鐵騎的踐踏嗎?

劉鴻漸一直奇怪現在朝廷有錢了,也補足了拖欠遼東軍的軍餉,為何此人之前沒反應,反倒是現在要錢給錢要糧給糧,這時謀反卻是作何道理。

結果崇禎大帝一句話,直接讓劉鴻漸明白了眼前這位勤勉的皇上為何做事總是事倍功半,前功盡棄。

“前些天遼東那邊又發來奏折,討要軍餉,眾臣氣憤,要求戶部派人督查遼東軍是否有吃空餉的情況,朕也是氣不過。

便派了戶部右侍郎吳甘來去遼東勞軍,並順便清查遼東兵員數額……”

估計是崇禎也意識到了問題,說到此便不再多說。

劉鴻漸也是無語,你說你錢都給了,還去懷疑人家,想來戶部這位吳大人是回不來了吧。

“朕待他不薄,他要糧朕給糧,要銀子朕給銀子,吳三桂為何要背叛……朕心痛……”

說到後麵,崇禎的麵雙眼又開始泛紅。

額,說到底現在的大明將官有幾個不貪不腐,你這都要去抄人家老底兒了,若是此人位於內地還好說,跑也跑不到哪去。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已將近十年,你突然查人老底兒,誰不怕落得個袁都督第二。

當年黃太雞繞過寧錦防線直襲京城,袁都督率關寧鐵騎勤王,打退了建奴,最後卻落得個淩遲的獎賞。

袁都督往昔的功過且不說,人家畢竟是救了你啊,你把勤王的頭領給刮了,其他人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