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來到一條河邊。看見一位老翁坐在柳蔭下,手持一根釣竿,正在垂釣。他神情怡然,自得其樂,年輕人走上前去鞠了一個躬:“請問老翁,您能賜我解脫煩惱的辦法嗎?”
老翁看了他一眼,慢聲慢氣地說:“來吧,孩子,跟我一起釣魚,保管你沒有煩惱。”
年輕人試了試,還是不靈。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不久,他來到一個山洞裏,看見洞內有一個老人獨坐在洞中,麵帶滿足的微笑。
年輕人深深鞠了一個躬,向老人說明來意。
長髯者微笑著摸摸長髯,問道:“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年輕人說:“對對對!懇請前輩不吝賜教。”
老人笑著問:“有誰捆住你了嗎?”
“……沒有。”
“既然沒有捆住你,又談何解脫呢?”
在生活中,我們的煩惱都是自找的,我們是自己捆住了自己呀。
好多人都這樣假設:假如變成這樣要怎麼辦?假如變成那樣又會如何?這樣做會不會變得更差呢?麗娜就是一個成天無故擔憂、自尋煩惱的人,從小她便是如此,常常杞人憂天。
出門總擔心自己會不會穿得太邋遢?對方會不會看輕自己?結了婚,有了小孩,她的毛病更是變本加厲,成天擔心她的小孩是不是生病了?會不會平安成長?
她與前麵那位青年一樣自己捆住了自己,有時候,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隻是每個人煩惱的程度不一樣罷了!
有時我們也會不自覺地為一些芝麻綠豆小事煩惱,而且常常抓不著頭緒地往壞處想。隻是我們經常會認為這隻是小毛病,不值得太重視,可是等到事態嚴重的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了。
自尋煩惱隻有百害而無一利,再怎麼樣的憂慮都無法解決任何問題,隻會讓自己心情不好,想法更消極而已。可是為什麼許多人仍然會不經意地自尋煩惱,這主要是性格使然,也有環境因素的影響。
每當我們自尋煩惱之際,身邊的人大都會勸導說:“不要自尋苦惱,開朗一點,開心一點。”但不好的情緒還是會不自覺地湧起。煩惱的想法一經出現,我們便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更多的糾葛中,搞得整個人心神不寧。
其實,明天的憂慮自待明天解決,此刻又何必煩惱,浪費精力。或許睡個覺之後,一切煩惱都煙消雲散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你是一個杞人憂天、自尋煩惱的人,就表示你的內斂工夫做得不夠,不懂得運用內在的特質化解內在的煩惱。建議你不妨從改變自己的內心做起,也就是說內心一直都保持著明朗、愉快、積極的狀態。不要再患得患失,掂量來掂量去,過於瞻前顧後,要無畏無懼地活下去。無論發生任何事,都要想得開,凡事往前看,向新的人生挑戰。
你沒有特權去永遠做你高興的事,但是你有權力從你的所作所為中擺脫自尋煩惱的困境而得到很多的樂趣。無論做任何事,總要抱著積極的心態向前看,相信一定可以使一連串的不可能成為可能。如果你認為可能,那麼前方就會有無限的可能在等著你;如果你一直想著不可能,那就真的什麼事都不可能了。
快樂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
快樂是什麼?對於一個饑腸轆轆的人來說,這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大吃一頓;對於一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流浪者,這時候能有一個家、一間不需要多大地方的生著火爐的家,就是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衣食無憂的你會笑起來:這難道也算快樂、也算幸福?
對於快樂概念的界定,很難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你可能說,我要是有很多很多錢,我就很快樂、很幸福。這是因為你沒有很多的錢,真有了很多的錢,你肯定就不會這麼說了,別忘了石油大王也有石油大王的煩惱。你可能又會說,我要是握有很大的權力,我就會快樂。這也是因為你目前手中沒有很大的權力,如果你位及人臣,讓你煩惱的事情可能比現在更多。
其實快樂是一件非常之簡單的事,快樂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清楚這一點。
據說,在終南山一帶生長著一種特殊的植物——快樂藤,任何人得到這種藤後,都會喜形於色、笑逐顏開,不知道煩惱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