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心情不好,李昆開車時老走神,最終導致他出了車禍:他的高級轎車鑽進了大貨車底下。轎車報廢了,所幸李昆隻是受了點皮肉傷,沒有生命危險。
事後,一想到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李昆就嚇得渾身發抖。他突然明白:活著是多麼美好啊,一個人隻要擁有了生命,就是最大的幸福。
是啊,隻要活著,就是幸福,因為唯有活著,我們才能感知,才能體會!
再看一個發生在國外的故事吧。
“二戰”期間,羅勃·摩爾在一艘美國潛艇上擔任了望員。一天清晨,隨著潛艇在印度洋水下潛行的他通過潛望鏡,看到一支由一艘驅逐艦、一艘運油船和一艘水雷船組成的日本艦隊正向自己逼近。潛艇對準走在最後的日本水雷船準備發起攻擊,水雷船卻已掉過頭來,朝潛艇直衝過來。原來空中的一架日機,早已測到了潛艇的位置,並通知了水雷船。摩爾所在的潛艇隻好緊急下潛,以便躲開水雷船的炸彈。
3分鍾後,6顆深水雷炸彈幾乎同時在潛艇四周炸開,潛艇被逼潛到水下83米深處。摩爾知道,隻要有一顆炸彈在潛艇5米範圍內爆炸,就會把潛艇炸出個大洞來。
為了避開轟炸,潛艇關掉了所有的電力和動力係統,全體官兵靜靜地躺在床鋪上。當時,摩爾害怕極了,連呼吸都覺得困難。他不斷地問自己,難道這就是我的死期?盡管潛艇裏的冷氣和電扇都關掉了,溫度高達36度以上,摩爾仍然冷汗涔涔,披上大衣牙齒照樣碰得格格響。
日軍水雷連續轟炸了15個小時,摩爾卻覺得比15萬年還漫長。寂靜中,過去生活中無論是不幸運的倒黴事,還是荒謬的煩惱都一一在眼前重現:摩爾加入海軍前是一家銀行的職員,那時,他總為工作又累又乏味而煩惱;抱怨報酬太少,升遷無望;煩惱買不起房子、新車和高檔服裝;晚上下班回家,因一些瑣事,過去對摩爾來說似乎都是天大的事。而今置身這墳墓般的潛艇中,麵臨著死亡的威脅,摩爾深深感受到,當初的一切煩惱顯得那麼的荒謬。他對自己發誓:隻要活著看到日月星辰,從此再不煩惱。
日艦扔完所有炸彈終於開走了,摩爾和他的潛艇重新浮上水麵。戰後,摩爾回國重新參加工作。從此,他更加熱愛生命,懂得如何去幸福地生活。摩爾說:“在那可怕的15個小時內,我深深體驗到對於生命來說,世界上任何煩惱和憂愁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的確,對於經曆過死亡而重獲新生的人們來說,以前的所有煩心事根本算不了什麼,隻要活著,就是幸福和快樂的。
黃金有價,生命無價。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地熱愛生命,好好地做人,讓生命充實而完美地度過,讓生命純潔而真實地走完,不白來世上走,不枉做了一回人。
放棄生命是懦弱的表現
生命的逝去並不足以讓人變得崇高,隻能給活著的人以痛苦或者惋惜。無論生活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們都應該樂於看到它,這是生活的真實體現。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經受一些挫折、一點打擊,就悲觀失望、垂頭喪氣、怨天尤人、驚惶失措。甚至因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在極度悲觀中絕望輕生,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世界著名畫家梵高就是其中之一。
梵高是荷蘭梵高家族的一分子,他的家族是幾乎壟斷了荷蘭美術市場的畫商,他的父親是一個小鎮的受人敬重的牧師,而他最初的願望就是能夠做一個很好的布道者,能夠為人們傳播福音。
梵高在叔叔的一個畫店裏工作,這樣他可以掙錢養活自己,他甚至很可能成為他叔叔的繼承人來繼承一大筆財產,而他卻放棄了這裏,選擇了離開。
1869年,梵高跟隨歐洲一個有名的藝術品商人哥比爾開始經商,而那時的梵高由於年齡小,脾氣暴躁,在推銷藝術品時,經常和雇主爭吵,於是被哥比爾解雇了。
梵高來到英國,在倫敦一家規模很小的寄宿學校教法文。由於他沒有及時收繳貧窮學生的學費,受到牧師的責罵,離開了寄宿學校。
1881年,28歲時的梵高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也就是這時,他開始畫畫了,他畫了一張又一張比利時礦工的素描。他基本上不懂繪畫的技法,當然也沒有人來買他畫的畫。
1886年2月,梵高前往巴黎與弟弟提奧同住。提奧在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畫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在弟弟的介紹下,梵高結識了高更、貝爾納、勞特累克、畢沙羅、修拉等畫家。這一時期的梵高深受印象派繪畫的影響,畫麵變得明亮清新,並運用了如點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時,他也開始了著名的自畫像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