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昭王千金買骨
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燕國是七雄之一,本來也是一個強國,然而到了燕王噲在位時期,國政糜爛,小人當道。燕王噲居然聽信他人讒言,要效仿古時候的堯舜禪讓,把王位拱手讓給相國子之。燕國的其他人當然不幹,一些將軍聯合燕國太子平,率軍攻打子之,燕國大亂。齊國趁機以幫助燕國平定內亂為名入侵,幾乎滅亡了燕國。
後來,子之在內亂中被殺,燕國的公子職在秦國、魏國的幫助下回國,與太子平爭奪王位,打敗了太子平。公子職即燕王位,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之後,發誓要讓燕國重新振作起來,尤其是要打敗齊國,報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為此,燕昭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不惜花費重金聘請人才。然而燕國剛剛經曆了大動蕩,很多人都逃往別的國家了,國內實在沒有什麼可用之人。燕昭王為了吸引人才的事傷透了腦筋,想不出好的辦法。
這時候有人對燕昭王說,燕國的三朝老臣郭隗目前還在國內,他一向很有見識,先王曾多次問計於他,現在大王您不妨也去找他問一問,看看他有什麼辦法。
於是燕昭王就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向他請教招攬人才、富國強兵的辦法。燕昭王對郭隗說,先前齊國乘人之危,攻破了我們燕國,讓我們險些遭受亡國的恥辱。現在燕國雖然保住了,但是實力單薄,不足以報仇雪恨。我想要廣納天下人才,從中挑選賢人為燕國出力,打敗齊國,報當年的大仇,可是我卻沒有好的辦法,希望先生您能教導我。
郭隗聽了燕昭王的話,歎口氣道,我是燕國的老臣,這幾年見燕國國事如此,心中也十分痛惜,勸諫了先王幾次,始終沒有效果,我也是無能為力。現在大王您有重振燕國的誌氣,我怎麼能不助您一臂之力呢?我聽說,要成就帝業,國君就要以賢人為老師;要成就王業,國君就要以賢人為朋友;要成就霸業,國君就以賢人為臣子;而如果國之將亡,國君就把賢人當成奴役仆從。如果大王您能夠恭恭敬敬地侍奉賢人,甘願屈居下位,真心實意地向賢人求教,那麼真正的人才就會被吸引到您的身邊來。大王您要每天爭分奪秒地學習,寧可放棄休息的時間,事事都向賢人請教,請教完之後再回去默默思考,真正有所得,這樣,才能勝過您十倍的人就會爭著來到燕國為您效勞。如果您隻是亦步亦趨,別人教您什麼東西,您就學什麼東西;別人叫您怎麼做,您就怎麼做,那您吸引來的人才最多也就和您自己的能力相當。如果您盛氣淩人,頤指氣使,擺大王的架子,驕橫粗暴,大聲喝罵別人,把別人當奴才使喚,那聚集到您身邊的也就隻能是真正的奴才。這些就是古往今來帝王們招攬人才的道理。如果大王您真的想要招攬天下英才,就一定要委屈自己,親自前往賢人的家中拜訪,卑辭厚禮請賢人出山,這樣您愛賢的名聲會遠遠地傳開,天下賢人都會聽說,也就都會爭著來到您的身邊了。
燕昭王聽了郭隗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可是轉念一想,又問道,您說的我覺得很對,隻要能請來賢人幫助燕國富強,我親自登門拜訪,卑辭厚禮,這些都沒有問題。可現在的問題是,我應該先拜訪誰呢?燕國境內有誰是真正的賢人值得我去拜訪呢?
郭隗聽了燕昭王的話之後說道,大王,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現在我講給您聽:從前有一個國君,特別喜歡千裏馬,如果聽說哪裏有好馬,不惜花大價錢買來。可是長久以來,他都沒有找到一匹真正的千裏馬。此時這位國君身邊的一位近侍對國君說,我知道哪裏有千裏馬,您給我千金,我去為您買來。國君聽了之後很高興,就給了這個近侍千金,讓他去買馬。這個近侍隨即就出發了,不料等他到了買馬的地方,那匹千裏馬已經得病死掉了,隻剩了一堆馬骨。這名近侍想了一想,就花了五百金,把這堆馬骨頭買了下來,帶回去給國君。國君見到馬骨頭之後,勃然大怒,對近侍說,我要的是能跑的千裏馬,要馬骨頭有什麼用?更何況還浪費了五百金!說罷就要治近侍的罪。可是近侍卻胸有成竹地說,大王您何必著急?我雖然沒有給您買回千裏馬,但很快就會有很多人搶著把千裏馬給您送來了。國君聽了之後就問為什麼,近侍說道,現在您愛千裏馬的名聲已經傳了出去,天下人都知道,您連千裏馬的馬骨都肯花五百金來買,何況是真的千裏馬呢?所以大家一定會搶著把馬送到您這裏來。後來果然在一年之內,國君就得到了好幾匹千裏馬。
郭隗說到這裏,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大王現在您要招賢納士,卻苦於找不到真正的人才,那不妨從我先開始吧。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自己的才能其實比較一般,不足以輔佐大王您成就偉業。不過您要是先開始敬重我,給我很好的待遇,以我為老師,向我請教治國的問題,那麼天下的賢人們一看,連我這樣才能一般的人大王您都如此敬重,那麼才能勝過我十倍、百倍的人肯定會爭先恐後地來燕國了。這和用五百金買馬骨頭是一樣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