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
27歲的小鄭從事軟件編程不到三年,不久前發現午休起來後眼睛總是布滿了血絲,還紅腫、有時伴有輕微的疼痛感,起初他認為是單純的用眼疲勞過度,滴點眼藥水,休息一會可能會緩解症狀。可最近症狀不但沒能得到有效控製,反而疼痛感加重,到市第一醫院就診測出高壓260毫米汞柱,低壓160毫米汞柱,專家確診眼底出血是長期的高血壓引起的並發症,需住院進一步治療。
該院心內科賈海波副主任醫師介紹說,高血壓初期症狀很少,50%沒有任何早期症狀,很多都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病就醫時才偶然發現。
專家提醒說,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測量血壓,以免發生意外。在第一次測量出血壓升高,千萬別急著吃降壓藥,應當找專科醫生再進一步做全麵、必要的檢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切忌自行盲目用藥。
腦出血
腦出血是高血壓病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男性發病率稍高,多見於50~60歲的老年人,但在年輕的高血壓病人也可發病。
高血壓病常導致腦底的小動脈發生病理性變化,突出的表現是在這些小動脈的管壁上發生玻璃樣或纖維樣變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壞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強度,出現局限性的擴張,並可形成微小動脈瘤。
高血壓性腦出血即是在這樣的病理基礎上,因情緒激動、過度腦力與體力勞動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中豆紋動脈破裂最為多見,其它依次為丘腦穿通動脈、丘腦膝狀動脈和脈絡叢後內動脈等。因此,高血壓性腦出血有其特別的好發部位,據大宗病例統計,55%在殼核(外囊)區,15%在腦葉皮層下白質內,10%在丘腦,10%中橋腦,10%在小腦半球。而發生於延髓或中腦者極為少見。有時血腫擴大可破入腦室內,但一般不會穿破大腦皮層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病理方麵,血腫造成周圍腦組織受壓、缺血、腦梗塞、壞死、同時伴以嚴重腦水腫,易由此發生急劇的顱內壓增高與腦疝。
臨床特點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並且多伴有躁動、嗜睡或昏迷。血腫對側出現偏癱、瞳孔的變化,早期兩側瞳孔縮小,當血腫擴大,腦水腫加重,遂出現顱內壓增高,引起血腫側瞳孔散大等腦疝危象,出現呼吸障礙,脈搏減慢,血壓升高。隨後即轉為中樞性衰竭。出血量少時,血腫可以自行吸收消散,症狀逐漸緩解。
根據高血壓病史及臨床特點,一般不難作出臨床診斷。腦CT、磁共振掃描對診斷最有幫助,不僅可以早期確診,而且能夠精確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範圍、有無腦室穿破以及血腫周圍腦組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