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員工,要想讓自己的職業常青,就必須學會認真,養成一絲不苟的工作習慣。隻有具備認真精神的人才會受到領導的賞識。認真就是你用生命、用全部熱情堅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的態度。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認真的可怕在於: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力量,隻要認真起來,就能發揮巨大的威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隻要認真起來,就可以變成現實。
很多時候機會隻有一次,有時十分微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整體的失敗。正如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所說:“一個由數以萬計的個人行動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1%或2%的行動偏離正軌。”大量成功和失敗的企業案例都證明:我們不缺乏雄才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具備認真精神的執行者。所以,要想不出錯,就隻能認真:認真訓練、認真準備、認真執行……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1998年4月,海爾集團在全公司範圍內掀起了向洗衣機本部住宅設施事業部衛浴分廠廠長魏小娥學習的活動,學習她“認真解決每一個問題的精神”。
為了發展海爾整體衛浴設施的生產,為了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整體衛浴生產技術,1997年8月,33歲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在學習期間,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試模期廢品率一般都在30%-60%,設備調試正常廢品率為2%。
魏小娥從日本歸國之後,重點抓衛浴分廠的模具質量工作。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魏小娥緊繃的質量之弦從未放鬆過。在一次試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發現一根頭發,這無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時落入的。一根頭發絲就是廢品的定時炸彈,萬一混進原料中就會出現廢品。魏小娥馬上給操作工統一製作了白衣、白帽,並要求大家統一剪短發。這樣又一個可能出現廢品的原因被消滅在萌芽中。
2%的責任得到了100%的落實,2%的可能被一一杜絕。終於,100%,這個被日本人認為“不可能”的產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試模期間,還是在設備調試正常後。
魏小娥一板一眼、嚴謹認真的做事風格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一絲不苟的態度是複命精神的品質的衍生物,沒有這樣的態度就會失去重視細節、精益求精的動力。
許多員工對工作持有“適可而止”的態度,凡事淺嚐輒止,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如果我們如此糊弄工作,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無一例外地製定了苛刻的標準來管理員工的工作、產品的生產。因為他們明白,隻有一絲不苟的態度、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創造高效率的工作、高質量的產品。
美國一家公司在韓國訂購了一批價格昂貴的玻璃杯,為此公司專門派了一位經理來韓國工廠監督生產。
在韓國的工廠裏,他發現,這家玻璃廠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質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產的產品完美無瑕,而且韓方的要求比美方還要嚴格。他很滿意,也就沒有刻意去檢查和監督什麼。
一天,他來到生產車間,發現一個工人正從生產線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邊。他上前仔細看了一下,並沒有發現挑出的杯子有什麼問題,就好奇地問:“挑出來的杯子是幹什麼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產品。”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回答。
“可是我並沒有發現它們和其他杯子有什麼不同啊?”美方經理不解地問。
“如果你仔細看看,就能發現這裏多了一個小的氣泡,這說明杯子在製造的過程中漏進了空氣。”
“可是那並不影響使用啊?”
工人很幹脆地回答:“我們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絕不能出現任何問題。任何的缺點,哪怕是客戶看不出來,對我們來說,也是不允許的。隻要有問題,就要挑出來。”
當天晚上,這位美國經理在給總部的郵件中寫道:一個完全合乎我們檢驗和使用標準的杯子,在這裏卻被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用幾乎苛刻的標準挑選出來。這樣的員工堪稱典範,這樣的企業絕對可以信任。我建議公司可以馬上與該企業簽訂長期的供銷合同,而我也沒有必要再待在這裏了。
對待手中的工作隨心所欲、湊合糊弄隻能將他人的信任揮霍殆盡。用苛刻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工作超過上司、客戶的預期,這就是將工作做到位的最佳境界。
這裏有一組數據,可以讓在質量方麵“適可而止”的人大吃一驚。
如果99.9%就算夠好了的話,那麼,在美國:每年會有11.45萬雙不成對的鞋被船運走;每年會有20077份文件被美國國家稅務局弄丟;每年會有2萬個處方被誤開;每天會有12個新生兒被錯交到其他嬰兒的父母手中;每小時會有18322份郵件投遞錯誤……99.9%的合格率尚且如此讓人觸目驚心,而對很多人來說,根本還沒有達到這一合格率。是不是到了該自我反省的時候了,我們的心中究竟還有幾分認真,對工作還有幾分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