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不可忽視自己的情商開發(1 / 3)

情商是人類所共有的,情商一經破解便成為已被認知的巨大潛能。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情商是一種新的功力來源。情商恒定人生,情商捕獲機遇,情商是成功天平上絕對不可以缺少的重要砝碼。所以,中學生切不可忽視自己的情商開發。

席卷全球的EQ旋風

我們可以忽略嚴酷的環境和差強人意的條件,但絕對不可以無視諸多情感商數對人類認知和行為所帶來的強大影響,情感能夠決定你的命運,決定人的一生。

美國耶魯大學的彼得·塞拉維教授和新罕什布爾大學的約翰·梅耶教授把情感智商描述為由三種能力組成的結構。這三種能力是:

①準確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②有效地調節情緒的能力;

③將情緒體驗運用於驅動、計劃和追求成功等動機和意誌過程的能力。

1993年,塞拉維和梅耶對情感智商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把它定義為社會智力的一種類型,並對其應包含的能力內容作了重新的界定:

①區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②調節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③運用情緒信息去引導思維的能力。

塞拉維和梅耶1993年對情感智商所做的界定雖然比1990年的表述更為清晰準確,但基本含義變化不大。不過,這時“情感智商”已在心理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重視,並開始受到一些企業界人士的注意。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已嚐試著把有關情感智商的一些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1995年,美國《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一本名叫《情緒智力》的書。此書一出版,就在美國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從大公司的高級白領,到流落街頭的失業青年,都談論、關注著一個嶄新的概念——EQ。這個概念翻譯成中文就是“情商”。戈爾曼的《情緒智力》出版以來便高居暢銷書排行榜榜首,經久不衰。

戈爾曼《情緒智力》的魅力在於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和心理研究成果,闡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新概念——情商。與其說是戈爾曼在全球刮起了一股文化颶風,倒不如說是“情商”——這一全新的概念引發了人們的心智革命。

溫馨提示:

高情商的中學生,不僅具有積極向上、追求遠大理想的心態,而且能有效地調節情緒,集中精力地刻苦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反之,則會影響中學生的成長。

情商的五大內涵

情商是人體能量的調節閥,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證。提高自己的情商,它會為你打開人生的寶庫、它會為你帶來燦爛的陽光。了解情商的基本內涵,可以更自覺地提高你的情商。

彼得·塞拉維在解釋EQ內涵時,從五個方麵進行了闡發:

(1)認識自身的情緒

認識情緒的本質是EQ的基石,這種隨時隨刻認知感覺的能力,對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反之,掌握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麵對升學或工作等人生大事才能有所抉擇。

(2)妥善管理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要檢視這方麵的能力:如何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灰暗或不安。這方麵能力較匱乏的人常常受低落情緒的影響,對自己情緒能妥善管理的人則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振奮精神。

(3)自我激勵

無論是要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勵或發揮創造力,將情緒專注於一項目標是絕對必要的。成就任何事情都要靠情感的自製力——克製衝動與延遲滿足。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一般而言,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效率都比較高。

(4)認知他人的情緒

同情心也是基本的人際技巧,同樣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具有同情心的人較能從細微的信息察覺他人的需求,這種人特別適於從事醫護、教學、銷售和管理工作。

(5)人際關係的管理

人際關係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人際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充分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

塞拉維指出,每個人在這些方麵的能力不同,有些人可能很善於處理自己的焦慮,對別人的哀傷卻不知如何安慰。基本能力可能是與生俱來的,無所謂優劣之分,但人腦的可塑性也很高,某方麵的能力不足可以通過訓練和強化加以彌補與改善。

在我國,一些心理學家對情商也進行了研究。青年心理學家唐映紅認為情商分為五個部分,即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製、人際溝通和挫折承受能力。

(1)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同心境的關係是相互的:一方麵,正確的自我意識可以培養積極的心境,不正確的自我意識則可能導致消極的心境;另一方麵,積極的心境有利於形成正確和良好的以及樂觀的自我意識,而消極的心境則往往伴隨著歪曲的、不正確的自我意識。

(2)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既依賴於心境,也與激情密切相關。心境是自我激勵的因,激情是自我激勵的果。在良好的心境條件下,人們可能很好地自我激勵,不過,低沉的心境,特別是挫折感、侮辱感等都更能激發人的潛能和動機。好的心境可能使人們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自我感覺良好,不思進取;另一種是堅定、自信並且執著,激發自己取得進一步的成功。這兩種不同的態度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自我意識、性格、氣質等因素所決定的。同樣,消極的心境也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後果:一是變得悲觀、抑鬱、消沉,甚至頹廢、沮喪;二是從屈辱中汲取力量,力圖“知恥而後勇”。自我激勵的結果便是需要喚發起自己身上的激情、熱情。缺乏生命的激情,可能使人罹患上抑鬱症;缺乏工作的激情,難以創建一番宏偉的事業;缺乏愛的激情,生活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和快樂的;缺乏信仰的激情,則根本不可能為理想而獻身。

(3)情緒控製

無論是心境還是激情都需要控製。對自己的激情狀態,則更需要揚長避短,培養並發揚積極的激情,避免或設法消除消極的激情。情緒控製中最難控製的是應激,應激是機體遭遇外界刺激而引發強烈的情緒變化,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垂體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反應。應激是一種機體的本能反應。盡管應激的發生不受意識的控製,但對應激卻可以通過訓練或練習而得以加強。

(4)人際溝通

人際溝通其實是能更多地反映出個人情商水平高低的一個標準。如果一個人與別人缺乏溝通,甚至連與同學的關係也搞不好,很難預測他在學業上會取得成功;相反,優秀的中學生都普遍具有一個特點:人緣好。人際溝通同心境和激情關係緊密。一個心境低沉、消極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喜歡和信任,一個焦慮、悲觀或是抑鬱的人也不會有許多朋友,一個嫉妒、任性的人生活中也大凡缺少真摯的友情。相反,心境樂觀、積極的人,自然能吸引人群的注目。一個心境豁達、開朗或是輕鬆的人身邊必定有不少值得依賴的朋友。同樣,人際溝通通暢、人際關係好,心境也會相應改善;人際溝通阻塞,人際關係不好,心境也容易憂鬱難解。

(5)挫折承受能力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通常會引發消極的情緒。如果一個人承受挫折能力差,他就會拙於應付隨之而來的消極情緒;消極的情緒妨礙他的行動和努力,使他更容易遭受失敗或挫折;進一步的失敗和挫折反過來又會加重他的消極情緒。因此,挫折承受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和影響到情商水平的高低。

溫馨提示:

中學生應當在生活的廣泛領域裏,有意識地培育並提高自己的情商。因為,情商會給中學生的學習和事業成功帶來巨大的動力。

情商是人際智能的基石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情商是人際智能的基石,情商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人是否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情商與人的事業成敗攸攸相關。

美國學者對人際智能作了獨到的分析,我們來看下麵一個例子:

瑞奇與羅傑上同一家幼稚園,下課時間他們和其他小朋友在草地上奔跑。瑞奇突然跌倒碰傷膝蓋,哭了起來。所有的小朋友都照樣往前跑,隻有羅傑停下來。瑞奇慢慢停止哭泣,這時羅傑彎下腰撫摸自己的膝蓋說:“我也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