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白塔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實踐的調查與思考(1 / 3)

白塔區是遼陽市的中心城區,區域麵積在全省56個城區中最小。但白塔區提出了建設“小而富、小而美”中心城區的構想,在全麵提高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同時,著眼於和諧建設,全力打造最優最美的環境,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跨越,2009年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區”。特別是把實施老舊小區物業服務作為加強社區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城市管理的基礎,在管理體製、管理實踐、運行模式等方麵進行了一係列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和嚐試,走出了一條新路子,把全區和諧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

一、決策起因

白塔區是老城區,雖然經過這些年的城市改造,新的樓群不斷建成,但老舊小區仍占住宅總數40%左右。這些老舊小區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房屋老化失修、配套設施陳舊,遺留問題多。作為老城區,老舊小區眾多,有的房子已有50多年曆史。建設之初主要是為了解決居民的住房困難問題,小區規劃方案比較簡單,配套設施落後。有些小區一直沒人管理,有些出現棄管現象。由於維修、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專業化維護保養,小區設備破損嚴重,存在著房屋老化失修、道路破損、下水道經常堵塞、綠化麵積較小、有路無燈等問題。二是治安隱患多,管理難度大。老舊小區多數沒有實施封閉,進出口通道較多,各種人員特別是小商小販進出自由。許多房屋出租或自行改造用於經營,外來流動人口眾多,治安情況複雜,監管難度加大。致使小區的入屋盜竊、機動車失竊現象比較嚴重,各種刑事案件頻繁發生。三是小區分散,居民多為弱勢群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居民陸續搬離了老舊小區,留在老舊小區居住的多數是弱勢群體。同時由於管理和觀念的問題,小區居民自我意識濃厚,鄰裏之間大都不來往,沒有大家意識,不便管理和提升和諧社區層次。

區委區政府認識到,小區是城市最基本的細胞,是執政的基礎、社會和諧的基石。“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一級黨委和政府,百姓的問題必須責無旁貸地去解決,著力打造公共財政體係,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生活得更加陽光、更加尊嚴。及時把老舊居民小區物業化改造和管理納入了區委、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執政為民、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社區物業服務的意見》、《白塔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與服務知道意見》和《關於加強實施物業管理改造的老舊小區治安防範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並在全區13個基礎條件比較差的老舊小區進行物業服務試點,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全麵鋪開。

二、基本做法

在破解老舊小區物業服務難題上,白塔區創新思路,搭建載體,采取一係列綜合配套措施,使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第一,堅持走政府扶持之路,積極搭建小區物業服務平台,為推動小區物業管理提供保障。2008年起從改善老舊小區硬環境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區財政設立了發展社區物業服務創業基金、環境改造基金、社區文化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廣場建設基金、社區衛生服務基金和諧社區創建基金、扶貧幫困基金和穩定基金等5000餘萬元,用於老舊小區建設。新建6個單體麵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文化活動室,4個麵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廣場和1.2萬平方米的區文體幼教中心工程。全區社區文化廣場達到45處,總麵積達到4.8萬平方米,29個社區都建立了麵積200平方米左右的文化活動室。在老舊小區修建道路15000平方米,修建廣場8000平方米,粉刷居民樓道近5萬平方米,鋪草坪9000平方米,綠化硬鋪裝8000平方米,修建圍牆1600平方米,安裝鐵藝圍欄大門1400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築64處3300平方米,清理侵占綠地5000多平方米,安裝小區門禁係統30套、小區單元防盜門320個、監控攝像頭220個。各街道還為社區物業服務提供辦公場所。這些措施一舉扭轉了老舊小區硬件不硬的問題,為引進物業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堅持走市場化運作之路,形成社區、物業服務公司和業主委員會“三位一體”物業管理格局,服務機製更加靈活。以街道社區為實施主體,以社區工作者創辦和領辦社區物業服務公司為方向,組建了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區財政給予新成立的物業服務中心一定的啟動資金。實施創業帶就業,服務中心經理由社區書記擔任,物業服務公司下設保安隊、保潔隊、家政服務隊、廢舊物品回收隊等,工作人員為“4050”公益性崗位人員及麵向社會公開招聘的下崗失業人員,不僅降低了物業管理成本,還帶動了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重新走上就業崗位。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正式掛牌運行後,按照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經營的方式,各物業服務中心與業主委員會簽訂保潔、保安、護綠等服務協議,公布服務項目,認真履行服務職責。為推動物業服務公司規範化管理,各物業服務中心不斷強化內部製度建設,建立健全業主公約、服務承諾等一整套物業管理製度和管理細則。區街兩級還安排專人加強對小區物業服務日常管理和監管,確保物業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服務。各物業服務中心除做好保潔、保安、護綠服務外,不斷向信息中介、早餐配送、居家養老、家庭病房、家政家教等服務項目拓展,擴大服務領域。現在小區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到“一刻鍾生活服務圈”的便利,困難家庭和殘疾人還可享受無償服務。衛國路街道惠民小區的物業服務項目達20多項,無論居民何時有居家生活上的求助,隻要給社區物業打個電話,物業服務人員就會在第一時間內趕來為其提供優質服務。各物業服務中心對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公開透明,物業費價格比較低廉,每平方米隻收0.2元,深受廣大居民群眾歡迎,收繳率達到80%以上。兩年來,全區改造老舊小區共計32個,受益居民達2萬戶,培養創業帶頭人35人,帶動就業7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