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十六畫(3 / 3)

【曝光量】物理學術語。即照射量。攝影學上指在一定時間內,被照射物體表麵所受到的照明量,以勒-秒為單位。在X線應用領域則是指X線管的電流量與曝光時間的乘積,以毫安/秒為單位。普通光學攝影的曝光量(平為光通量),取決於采用光圈的大小,曝光時間取決於快門速度。X線的強度可看成是光通量。根據這一關係,在X線攝影中,在管電壓和曝光量不變的情況下,隻有盡量選擇大的管電流,才能縮短曝光時間。以此可減少散射,提高照片清晰度。

【翻轉角】磁共振成像術語。又叫傾倒角。在射頻脈衝作用下,置於靜磁場內物質的宏觀磁化矢量相對於靜磁場翻轉的量。如90度和180度等。使用小於90度的射頻脈衝使宏觀磁化矢量翻轉的角度小於90度,可相應增加掃描速度,是快速成像的基本技術之一。

【囊性回聲】超聲學術語。又稱“囊腫樣回聲”。囊性回聲應包括清晰的囊腫壁的強回聲,囊腫內的無回聲區,囊腫後方的回聲增強(蝌蚪尾征)以及囊腫側壁所形成的側後方聲影征。鑒別困難時可采用灰階直方圖輔助診斷。新鮮的血腫、稍稠的膿腫及十分均質的實質性腫物均可出現囊腫樣回聲,應予鑒別。

【灌注導絲】介入放射學器材。外觀類似活動蕊導絲,但端部為開放狀態的導絲。可超選擇性插入靶動脈,抽出活動內蕊,連接注射器可行灌注。另一種灌注導絲除有柔軟的端部外,其內徑可通過的導絲行超選擇性插管,並能施行造影檢查。

【灌注導管】介入放射學器材。主要為溶栓設計的直頭多側孔導管。新型的灌注導管的端部側孔段兩端各有金屬標記,以便透視下確定位置。端孔可由導絲阻塞,迫使藥液從側孔流出。將其插入血栓後注入溶栓藥物,可使藥物在血栓內均勻分布,提高溶栓效率。

【灌注成像】磁共振成像術語。通過靜脈團注大劑量順磁性對比劑,使其主要表現為磁敏感效應(縮短力),並在不同時間內多次進行掃描,以獲得不同時間的丁/信號強度曲線,通過計算獲得腦或其他器官,如心肌的血容量的圖像。灌注成像技術可用於對腦、心肌等組織細胞存活狀態的估計,對腫瘤惡性程度的估計等。

【灌注性肝動脈造影】介入放射學技術。采用出法股動脈穿刺插管,由腹腔動脈或腸係膜上動脈超選擇插入肝動脈,行肝動脈造影的方法。插管造影技術要求導管必須插入肝動脈內,避免對比劑大量進入脾動脈,使含對比劑的門靜脈血液能有效地“衝洗”正常肝組織,使腫瘤與正常肝組織的對比增髙。造影要求有動脈期,毛細血管期和靜脈期,照片時間不小於20秒,照片數量不少於10張,重點放在肝實質期。

【魔角】物理學術語。54.7度的角叫魔角,因偶極耦合作用,當0時,該項的值為零,則偶極作用被消除。0為主磁場與核矢量所成的角。繞與60成0角的軸旋轉則稱鷹角旋轉。常用於高分辨固體磁共振波譜檢查中。

【髓核造影】線檢查方法之一。將碘對比劑通過椎間盤穿刺直接注入髓核內,用以顯示髄核的形態和病理變化的檢查方法。臨床曾用於診斷椎間盤脒出,現已被淘汰。

【T2】磁共振成像術語。質子在不均勻磁場內的自旋-自旋弛豫時間稱。在不均勻磁場內,被射頻脈衝激勵的質子的相位會一致性地快速丟失,所以要比短得多。這種效應叫了效應。在自旋回波成像時,180度射頻脈衝可中和外磁場的不均勻性,若舍棄180度脈衝則可獲效應。效應對於快速成像序列極為重要。

【EVAL】介入放射學用栓塞材料。液體栓塞劑,主要成分為聚乙烯和聚乙烯醇,溶於二甲基亞碸中。與血液接觸後,二甲基亞碸立即彌散,而則聚合成固體,不粘導管,因此可通過同一導管反複注射,拴塞效果好,組織反應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