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策略欺騙:智與謀的博弈(1 / 3)

理想中的博弈比現實中的博弈的規律性更強一些,無論在什麼階段或是因為什麼樣的情況,理想中的博弈都會形成有規律的行動。然而現實中的博弈則往往不循此律,參與者會千方百計地猜測對手的策略,並盡可能從對手的行為中捕捉規律,以對自己有利為原則,采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行為讓對手逐步落入自設的迷局,從而讓自己最大限度地獲益。因此,要想在博弈中取得主動,一要用智設局,二要用謀破局,技高一籌方可穩操勝券。製造弱小假象,麻痹敵人

如果你想擊敗對手,會怎麼做?在他的麵前表現你的強大力量?當然可以,前提是你的實力遠遠超過對手。不過,如果你剛好遇到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還這樣做,算得上明智之舉嗎?

從日本著名的拳擊手輪島功一的故事中,你也許會找到答案。

輪島功一曾經失敗過--在一次比賽中他失去了拳王的寶座。他決心在下一次的比賽中奪回拳王寶座,於是便向當時的拳王挑戰。

比賽前夕,召開了記者會,記者們驚訝地發現,輪島功一全身裹著厚重的大衣,臉上戴著口罩,而且不停地咳嗽。在場的記者都感到不安,在如此重大比賽的前夕,這位老兄的身體竟然是這種狀況,真是太不幸了。

反觀他的對手,看上去力壯如牛、充滿自信,似乎還未比賽,人們已經知道這次比賽誰勝誰負。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輪島功一竟然打敗了對手,贏回了拳王寶座。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比賽前的輪島功一身體狀況不是很糟糕嗎?當然不是,他在賽前記者招待會的表現隻是一種表演,是為了麻痹對手,使對方放鬆警惕。

"驕兵必敗,哀兵必勝",在很多時候,製造假象,適當向對手示弱,可以麻痹敵人,助你獲得成功。

讓對手誤以為你不如他,使之產生輕敵思想。對手一旦形成這樣的錯覺,在競爭中該做的準備也不會全力以赴的認真做了,結果,就稀裏糊塗地輸了。

想想我們自己不也有類似的經曆嗎?就拿參加各種比賽前的心態與行動來說吧。

如果知道競爭對手實力很強,我們就會焦慮不安,同時也會全力以赴,盡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們還會仔細研究對手,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相反,如果競爭對手相對較弱,我們會感到輕鬆、自信,雖然仍在努力,但不知不覺中,我們會心不在焉,失去警惕,沒有了奮力一搏的緊張感。

結果,在那些看起來敵強我弱的競爭中,我們出乎意料地贏了;在那些看起來敵弱我強的競爭中卻糊裏糊塗地輸了。

人們有一種普遍的心理,對比自己強大或與自己勢均力敵的人懷有警惕心,而對比自己能力弱的對手則會放鬆警惕。

古今中外,許多人正是因為過於輕敵,而讓對方有機可乘,使自己一敗塗地的。

魏明帝時,曹爽和司馬懿同執朝政。司馬懿被升做太傅,其實是明升暗降,軍政大權落入了曹爽家族。

司馬懿見此情景,便假裝生病,暫時示弱,等待時機。

然而曹爽雖獨攬大權,卻唯獨擔心司馬懿。正值李勝升任青州刺史,曹爽便叫他去司馬府辭行,明為辭行,實為探聽虛實。

司馬懿猜到李勝的用意,就摘掉帽子,散開頭發,擁被坐在床上,假裝病得很重,然後請李勝進來。

李勝拜見過後,說:"一向不見太傅,誰想病成這樣。現在小人調做青州刺史,特來向太傅辭行。"

之後司馬懿和李勝的對話可以說是驢唇不對馬嘴,李勝說他要調做青州刺史,司馬懿卻假裝聽成並州,他還把侍女端來的湯藥撒了滿床。司馬懿還言辭懇切地請李勝轉告曹爽招呼好自己的兩個兒子。言辭間的示弱之意再明白不過了。

李勝拜辭回去,將情況報告給曹爽。曹爽大喜,說:"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從此,對司馬懿不加防範。

而司馬懿這邊卻密切監視著曹爽的一舉一動,準備伺機而動。不久,曹爽護駕,陪同明帝拜謁祖先。司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領家將,占領了武器庫,並威脅太後,翦除了曹爽的羽翼,然後又騙曹爽說,隻要交出兵權,就不加害於他。等局勢穩定了,司馬懿卻把曹爽及其黨羽統統處斬,掌握了魏朝的軍政大權。

遇到與自己勢均力敵的對手時,處處彰顯自己的優勢,會增加對手的警惕心理,難以取勝。反之,如果這時能夠適當地暴露自己的"弱點",給對手製造自己處處不如他的假象,會讓對手掉以輕心,這樣反而能夠取勝。

虛虛實實,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古今中外人們的爭鬥中,多數時候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而是狹路相逢智者勝。在競爭中,尤其是在對手和自己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單憑優越的外部條件就想取勝是很困難的。如果說優越的外部條件是克敵製勝的必要條件,那麼高明的競爭策略則是取勝的關鍵。那麼,什麼樣的策略才是高明的競爭策略呢?高明的競爭策略就是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而使對手的意圖暴露在自己麵前,讓對手在虛虛實實中感到迷茫,無從下手。

這種虛虛實實的功夫在中國曆代都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作為我國十大開國將軍之一的粟裕就是一位善於調動敵人的將領。在作戰中,他往往會虛虛實實、聲東擊西,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1940年10月,蘇北的薑堰戰役就是一個傑出的戰例。粟裕在講到攻打薑堰的經驗時說:"在薑堰戰役中,韓德勤受了我們的騙,也是我們取得勝利的原因。營溪戰鬥後,韓德勤在薑堰有6個團,那時如果我們去打薑堰,傷亡一定很大。因此我們就拿一個縱隊一方麵東進去佯攻海安,乒乒乓乓打得很激烈,佯裝做東進的準備,威脅如皋、海門、啟東;一方麵向東北佯動。我們的意思是他薑堰的兵力太多了,請他調開一部分。結果他真是像聽我們的命令一樣,把薑堰的兵調了一部分到海安,隻留下了兩個團。"從這段簡明扼要而又生動風趣的敘述中,可以看出粟裕將軍運用這種聲東擊西的戰術堪稱爐火純青。也正是這種虛虛實實、聲東擊西的戰術使粟裕將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讓敵人聞風喪膽。

拿中國的武術來說,很少有生猛剛勁的套路,也從來不教人一味地硬打硬拚,它十分懂得避敵鋒芒、攻其要害的道理。《隋唐演義》中有一位少年英雄羅成,使起祖傳的羅家槍法變幻莫測。而羅家槍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一槍刺去,立刻幻化為萬千個槍頭,把對手唬得眼花繚亂,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槍頭在哪裏,又將刺向何處。有時候,對手明明看見槍奔自己的咽喉而來,誰知羅成卻是虛晃一槍,真槍頭則衝著胸口刺去,迅雷不及掩耳,擋都沒法擋。

與之類似的還有日本忍者的功夫,同樣神出鬼沒。忍者慣於使用煙霧彈,當他身處險境的時候,立刻放出一陣煙霧,便可逃得無影無蹤;當對手正不知所措的時候,他突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出其不意地給其致命一擊。無論是羅成還是日本忍者,利用的都是虛虛實實的招數,在對手摸不著頭腦時攻其不備,輕鬆地克敵製勝。

這種虛虛實實的招數如果運用到企業中,會給管理者帶來怎樣的啟迪呢?其實說來很容易,就是要求管理者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要善於藏巧露拙、韜光養晦,尤其是在麵對勁敵的時候,不要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因此企業的管理者最好低調些,隱蔽自己的實力,讓對手主動出擊,自己則在暗中觀察對手的虛實,這樣對手在明,自己在暗,才可以保證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采用這種虛虛實實的套路似乎不那麼光明磊落,但自古兵不厭詐,競爭本來就講究策略。而這種虛虛實實、混淆對手的策略,說到底是對人們心理的把握。在競爭中人們都希望能夠探聽到對手的狀況,一旦探聽到了就會產生一種驕傲的心理並且放鬆警惕。如果在這時故意給對手一些虛假的信息,那麼在正式的較量中,對手就會因為恐慌而方寸大亂,最終敗下陣來。

商人PK海關

塔卡是智利納萊港海關的一名關長,他恪盡職守、廉潔奉公。當地一些想逃關稅的不法商人都對他恨之入骨,但又拿他沒辦法。

有一天,一名海關人員向他請示,有一批貨物在欠稅倉庫已經停放了3個月,但一直沒人認領,現在該怎麼辦?塔卡不假思索地說:"按照規定辦理,有什麼麻煩嗎?"原來,智利《海關法》有規定,凡入關貨物,在海關倉庫停放超過3個月還沒人認領的,就可視為無主財產。海關有權將這些貨物拍賣,所得收入一律上繳國庫。然而那位海關人員麵露難色地說:"塔卡關長,你最好跟我到倉庫看一看吧。"

塔卡便跟那位海關人員來到倉庫。他打開一個集裝箱,見裏麵的貨物竟然全是意大利高檔手套!他知道智利政府為了保護本國民族工業,對國外進口的皮製品一是限製進口量,二是征收很高的關稅,所以一般沒有哪個商人願意冒險從國外進口皮貨。他看了又看那些皮手套,結果發現每個包裝盒裏的手套都是單隻,隻有左手沒有右手。塔卡皺皺眉頭,讓工作人員把集裝箱全都打開,結果都是這樣。

塔卡一時也鬧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想了想隻好說:"還是按規定拍賣吧。"

拍賣會上,由於這批手套隻有單隻,誰也不要。最後,一個叫西奧的富商舉了牌,以很低的價格全部買走了這批單隻手套。

這與其說是拍賣倒不如說是清倉大處理。塔卡看到西奧臨走的時候衝他古怪地笑了笑。塔卡覺得這裏麵肯定有鬼,可一直也想不出什麼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