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博弈,被稱為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方消滅另外一方的勢力。
世界就像一個封閉的係統,其中的機遇、資源和財富都是有限的,而個別國家、地區和個人的財富增加勢必會導致其他國家、地區和個人的財富受到損失,這是一種"邪惡進化論"式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世界。
在沒有可能合作的競爭中,所謂的雙贏不過是用來迷惑對手的障眼法。如果想要在競爭中獲得勝利,就一定要精通零和博弈的遊戲規則,掌握其精髓,因為很多競爭本身就是一場精彩的零和博弈。司馬光PK王安石
宋朝經過108年的發展,其人口猛增,開支也迅速增加,機構臃腫,軍隊龐大,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國庫也越來越空虛。因此在公元1068年,發生了著名的"熙寧變法"。
這場變法的主要推動者有兩個人:一個是年輕氣盛的新皇帝宋神宗,另一個就是剛愎自用的宰相王安石。當然,他們本著"利國利民,富國強兵"的原則出發,目的是好的,但是這項新法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最後導致改革一敗塗地。
在這場變法中,反對呼聲最高的就是著有《資治通鑒》的司馬光,另外還有其同黨蘇東坡、歐陽修等重量級人物。在圍繞著"變法"形成的"舊黨"和"新黨"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矛盾甚至是爭鬥,最終因為宋神宗更加青睞王安石,而使司馬光被迫辭官回家,從那時開始閉門修書,不問政事。
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僅10歲的太子趙煦即位,他就是宋哲宗。宋哲宗年少即位,朝政由他的祖母高太後把持著。高太後一直是反對新法的,所以她一臨朝就將司馬光召到了東京,出任宰相一職。
回到朝廷後,雖然司馬光已經是風燭殘年,又老又病,可是在廢除新法上,卻沒有一點懈怠之意,他把王安石的新法一股腦地全部廢除了。王安石不久就鬱鬱而終了,而司馬光在其死後不久也去世了。
司馬光和王安石之間的鬥爭持續了數十年,力量可謂此消彼長,像他們這樣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博弈,就被稱為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方消滅另外一方的勢力,正像司馬光最終廢除了王安石的全部變法內容一樣。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做法恰當地詮釋了零和博弈的意義。
在宋太祖趙匡胤登上皇位沒過半年的時間,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大宋王朝。後來趙匡胤親自出征,費了很大力氣才將這場戰事平定。因為這件事,趙匡胤心裏總覺得不踏實。
有一次,趙匡胤單獨和趙普說話,他問趙普:"從唐朝到現在,已經換了5個朝代,這些年總是沒完沒了地打仗,戰亂中不知多少老百姓流離失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趙普回答:"這很容易看出來,一個國家的混亂,其原因就在於藩鎮的權力過大。假如把兵權都集中在朝廷手裏,天下自然就太平了。"趙匡胤聽後連連點頭,稱讚趙普說得很對。之後,趙普又對趙匡胤說:"現在禁軍大將王審琦和石守信兩個人兵權過大,依我看,還是把他們調離禁軍比較好。"趙匡胤說:"他們兩個都是我的老朋友,自然是不會反對我的,這就不必擔心了。"趙普回答:"我擔心的並不是他們會叛變,而是根據我平日的觀察,這兩個人並沒有統帥禁軍的能力,他們管不住手下的士兵。如果有朝一日,下麵的人揭竿而起,恐怕他們兩個人會身不由己。"趙匡胤用力敲了一下自己的額頭說:"幸虧你提醒了我。"
過了幾天,趙匡胤在宮中舉行宴會,宴請王審琦和石守信等幾位開國元老,酒過三巡,趙匡胤命令身邊的人全部退出去。趙匡胤拿起一杯酒,與大家幹了杯,之後便說:"如果不是你們這些人的幫助,恐怕我現在也不會坐在龍椅上,可是你們又哪裏能明白我這個做皇帝的難處呢?其實我現在覺得自己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由。不瞞你們說,這一年來,我都沒有睡過一夜安穩覺。"王審琦等人聽後,覺得很驚訝,急忙問其中的緣故。趙匡胤回答:"這都不清楚?你們可知道,皇帝這個位子有多少人眼紅呀!不然哪來那麼多叛變的人?"這些人聽出了趙匡胤的話外音,慌忙跪在地上說:"皇上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呢?現在天下都安定了,沒有人敢對皇上三心二意。"
趙匡胤搖搖頭說:"我對你們幾個人是十分信任的,但是我擔心你們的部將中有人貪圖榮華富貴,想把黃袍披到你們身上。到時候,這就不是你們想或不想的問題了。"這些人聽趙匡胤說到這裏,都覺得要大禍臨頭了,於是連連磕頭說:"我們都是些粗人,考慮得沒這麼周全,現在還請皇上指引一條明路。"趙匡胤說:"我也替你們想過了,你們不如主動把兵權交出來,之後到地方上做個閑官,買些田產房屋,給子孫後代留點家業,自己也可以安享晚年。我們彼此都沒有一點猜疑,這不是很好嗎?"這些人聽後都齊聲說:"皇上為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一上朝,他們就都遞上了奏章,以不同的理由請求辭去現在的職位,請皇上收回兵權。趙匡胤立刻準奏,並賞給他們大量的財物,之後打發他們到偏遠之地去做節度使了。
可以說,趙匡胤在與藩鎮們的博弈中大獲全勝,徹底削弱了藩鎮們的勢力,最終掌握了宋朝的實權。
零和博弈是一種無法量化的博弈,在生活中,甚至連人們不注意的角落裏都存在著這種博弈。當我們看到兩位對弈者時,我們也可以說他們是在做"零和遊戲"。因為對弈者打成平手的情況畢竟是少之又少的,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方失敗,一方勝利。假如我們給獲勝方計為1分,失敗方計為\|1分,那麼,他們之間的得分之和為:1 (\|1)=0.這種博弈理論指出,世界就像一個封閉的係統,其中的機遇、資源和財富都是有限的,而個別國家、地區和個人的財富增加勢必會導致其他國家、地區和個人的財富受到損失,這是一種"邪惡進化論"式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世界。
零和博弈的原理之所以受人們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這種"零和遊戲"存在於社會的方方麵麵,從經濟到政治,從國家到個人,似乎每種成功都驗證了世界正在進行著一場大型的"零和遊戲",人們總能在生活中發現類似零和博弈的局麵,在勝利者的微笑背後,往往是失敗者的苦澀和淚水。
弱肉強食的野蠻理論
在西方的科學思想體係裏有兩個著名的邪惡理論,一個是弱肉強食的社會進化論,另一個就是零和博弈的原理。
社會進化論采用了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論,並將生物的進化法則引用到人類社會,推崇適者生存和弱肉強食的野蠻理論,把人類還原為原始的動物,說的是強者和弱者之間的懸殊和殘忍的對弈;而零和博弈的原理其實是這種理論的社會實踐,它揭示了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零和博弈的遊戲規則就是雙方不存在共贏的關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