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名人秀
如果你待在一個地方不動,卻可以看到從美國總統到俄羅斯總統、從IBM總裁到亞馬遜CEO輪流前來為你演講,這是哪裏?是哈佛大學。
沒有名人就沒有哈佛大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哈佛大學,你隨時可以遇見名人。與一行人擦肩而過時,有人會告訴你“那是戈爾”;幾個衣冠楚楚的人在談話,有人會告訴你:“那是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們。”
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們隨時可以把名人請來。在課堂上,歐洲最古老的家族企業董事長也會專程飛來,身著禮服,隻為了向哈佛學生們做15分鍾的案例總結。
哈佛大學是一個沒有偏見的舞台,各種聲音都可以在這裏傳播。
哈佛大學是一種成功的認可,能在哈佛大學演講是一種榮耀。名人與哈佛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對於哈佛學生來講,不僅可以一睹名人真麵目,更激勵了自己的職業理想。
全世界的名人把來哈佛演講當成一種榮耀,這使得哈佛學生非常忙碌。僅肯尼迪學院2008年各種演講就達一百多場,平均兩天一場。如果再加上各種講座的話,哈佛學生幾乎不用做功課了。
來肯尼迪學院的名人為的是影響,去商學院的名人則是“讓最好的學生到我公司來”。有時候,一天能有8家知名公司的CEO來到商學院。這便出現了一個問題,來哈佛演講是一種風險,因為學生太忙。不知道會有多少聽眾。老布什的太太芭芭拉來演講時,位置就沒有坐滿。
肯尼迪學院有一個中央論壇,平均每星期一場名人演講,以對話為主。請的基本上是各國總統、第一夫人、500強總裁等級別很高的嘉賓。參加論壇的本學院學生不用買票,但是如果人多的話也要提前排隊取票。克林頓就在“九一一”事件之後來過,吸引了包括校園內外的幾千人。穆沙拉夫來時,波士頓出動了大量警力維持治安,讓人大開眼界。演講期間還有高頭大馬的馬隊在外巡邏。事後,有學生在報紙上發表不滿:“我們要把獨裁者趕下台,難道一定要把他請來我們肯尼迪學院嗎?”
哈佛演講形式多種多樣,有一種叫“棕袋子午餐會”,就是大家拿著用棕色紙袋裝的午飯,到某教室聽某名人演講。這讓一些名人很不適應:我西裝革履地專程飛來哈佛演講,你們在吃飯,好像很不禮貌。
名人的演講中,最有趣的還是亞馬遜的貝索斯。他看上去三十幾歲,藍色襯衣,西服便裝,一副IT打扮。為吸引眼球,他在演講開始前,騎著一部美國新發明的交通工具:SEGWAY在會場前麵的空地上轉來轉去。SEGWAY有點像大一些的滑板,但是有燈,有手刹,可供城市行人使用。他說:“在主人介紹我之前,讓我先介紹一下SEGWAY,在亞馬遜網站上,獨家專賣!”
觀察那些成功的人,
學習他的做法
在這個世界上,你會發現總有一些人是那樣完美,無懈可擊,總有一些人永遠讓你仰望。他們始終走在你的前麵,而你卻總是生活在他們的陰影之下。
但你可曾想過,正是這些走在前麵的人才為你的人生指引了方向,為你的遠航樹立了燈塔。
那些走在前麵的成功者,他們的故事或許更充滿著奮鬥的辛酸與痛苦的努力。他們的光明必然經過了漫長的黑夜。所以無論何時,你都應觀察走在自己前麵的人,尋找他們的光芒所在。
機遇永遠都會青睞那些努力奮鬥的人。如果某天,你發現自己突然有了前人所擁有的光芒,這時,你會奇跡般地發現你已經變成了前麵的人,超越來源於對前人一點一滴的觀察和學習。
當你麵對來自身體的不幸時,你可以想一想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海倫·凱勒,想一想獨臂諾貝爾獲得者薩姆納,想一想坐在輪椅上的羅斯福總統等,他們是如何克服身體殘疾的心理障礙的。
當你陷入猶疑、無法做出決定時,你可以想一想美國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想一想前美國勞工部長、幹練的趙小蘭,他們是如何做出選擇一往無前的。
當你為受到歧視而憤怒時,想一想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想一想貧民窟裏走出的哈佛女孩莉茲,他們是如何堅定信念排除幹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