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曆,當你指責你的男友時,得到的基本上就是沉默。除了沉默,還會有反唇相譏、振振有辭。這意味著什麼?是對指責的對抗,盡管他們深愛你,盡管的確是他們的錯。
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不會主動去責怪自己,而隻會怨天尤人,我們也都如此。所以,明天你若是想責怪某人,請記住約翰一家的例子,別讓批評像家鴿一樣飛回到自己家裏。也讓我們認清: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或者他們會說:“我不知道所做的一切有什麼不對。”
我可以驕傲地說,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總統。不止我這麼認為,當林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陸軍部長史丹頓說道:“這裏躺著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統治者。”我也是受陸軍部長史丹頓的提醒才對林肯的處世之道進行研究的,10年後我係統、深入、透徹地了解了林肯的一生,包括林肯的性格、居家生活和他待人處世的方法,於是,我又用了3年時間寫成了《林肯的另一麵》。
林肯開始並不完美,年輕時他喜歡批評人,他常把寫好的諷刺別人的信丟在鄉間路上,好讓當事人發現。做見習律師時,喜歡在報上公開抨擊反對者,雖然隻是偶爾。有些行為導致的後果,他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1842年秋天,他又寫文章諷刺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爾斯。他在《春田日報》上發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爾斯,全鎮哄然引為笑料。自負而敏感的席爾斯當然憤怒不已,終於查出寫信的人。他躍馬追蹤林肯,下戰書要求決鬥,林肯本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持榮譽,隻好接受挑戰。他有選擇武器的權利,由於手臂長,他選擇了騎兵的腰刀,並且向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學習劍術。到了約定日期,林肯和席爾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麵,準備一決生死。幸好在最後一刻有人阻止他們,才終止了決鬥。
這是林肯終生最驚心動魄的一樁事,也讓他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的藝術。從此以後,他不再寫信罵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從那時起,他不再為任何事指責任何人,當自己的夫人極力譴責南方人時,林肯說:“不用責怪他們,同樣的情況換上我們,大概也會如此而為。”他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是:“你不論斷他人,他人就不會論斷你。”慘痛的經驗告訴他:尖銳的批評和攻擊,所得的效果都等於零。
假如你想引起一場令人至死難忘的怨恨,隻要發表一點刻薄的批評就可以了。也就是說,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的確,很多愚蠢的人都這麼做。
但是,要做到“不說別人的壞話,隻說人家的好處”,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是需要有修養自製的功夫的。
請女士們記住,待人處世的第一大原則就是不要批評、責怪或抱怨他人。
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沒錯,這個世界到處都有出色的人,不能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上也有無賴、騙子、小偷、笨蛋等各式各樣邪惡的人。人生活在這世界上,幾乎不可避免地遇見幾個人的人。隻有擁有成熟人格的人才會明白,片麵地看待世界並不能看清整個世界;偶爾幾隻蒼蠅不會使整個人類世界受到幹擾。
有時,我們的態度和表現會刺激別人的品行和行為,我們卻會因此而變得滿腹質疑,然後總結說:“世界上沒一個好人。”
但是,當今社會也存在這樣的一類人,他們並不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別人給他們的也是理所當然的。諸如,生活中他們認為父母給予他們物質上的享受以及精神上的關愛本就是應該的,在他們身上沒有一點感激之情,相反有時對於父母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要求時還振振有詞地數落一番。在工作中間,這類人對自己的工作也一點都不會珍惜,從來不會感激公司給自己提供這個就業機會的意思,恰恰相反甚至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自己到那都一樣。我想,懷有這樣思想的人將很難融入到這個社會中去,這樣的人也將很難取得成功。
感恩,實質上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通常我們認為對看似應該的事情心存感激,對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這就是一種感恩之心。你必須要知道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什麼,如果別人為你做了,你就應該心懷感激。否則,沒有感恩之心是永遠也不會受人歡迎的,這樣的人永遠也不會快樂。當然,當人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當然,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