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序(1 / 2)

瀛洲世界,一個充滿傳奇神秘的玄幻世界,這世界分之為兩片大陸,一名東神大陸,又叫東神嵊洲,一名西賀大陸,又叫西牛賀洲。此兩大陸一望無垠,幅員遼闊。傳聞從大陸南邊到大陸的北邊駕雲最迅捷的仙人也要走上十年,兩大陸分別居於瀛洲東西兩邊,中間被瀛海所隔。傳說那瀛海上有無數島嶼,島上有奇花異草,珍奇異獸,又有不死仙人修煉。兩大陸中間被瀛海相隔,唯一連接兩大陸的便是各自那極北之地,那極北之地一年到頭不見天日,終年寒風淩厲,冰雪覆蓋。多怪獸,而少人煙。雖那極北之地終年如此,東西大陸上有大神通者該能騰雲而過,但不知是何原因,兩大陸上所有修士,尊者。無人從北地上駕雲而過,隻願從瀛海過往。但東神大陸與西賀大陸上有膽大之商賈為了百倍或千倍利潤也不惜冒死而行,一年上也不知那裏被風雪掩埋了多少屍骨,但兩大陸的貨物如能販到對方大陸每能賺百倍甚至千倍之利,所以每年上倒有成千上萬的商隊冒死前往兩大陸販賣貨物。行走那極北之地由於太過凶險,九死一生。所以兩大陸上的人都稱那片地方為北鬥寒原。北鬥者,注死也。南鬥注生。兩大陸那中間所隔之瀛海廣大無邊,海中風浪凶猛,又海怪甚多,所以兩大陸上除非有大法力之人,駕雲遊曆外,航船往往是出海而無歸。反不如走那極北之地,腳踏實力來的穩當,畢竟兩大陸千年前開始通商以來,每年也有不少商賈因為僥幸不死把貨物販賣到對方大陸而富甲一方,又有那亡命之徒而成功穿越那極北之地而被世人稱為勇者。

瀛海無邊無盡,海中仙山,島嶼眾多,島上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奇珍異寶,不可盡數。曆來都為仙人所居,傳聞瀛海之中有三十六仙山與七十二島嶼,靠近那西賀大陸的三十六仙山,山中每有誦經念佛之聲,終日霞光環繞。那七十二島位於東神大陸,星羅與瀛海上,時有修道之人從島上飛來大陸,進入大隋,入俗世之中。

東神大陸,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崇山峻嶺,湖泊交錯,那錦繡之地多有修真門派,又盛產各種奇珍異寶。大陸上現今隻存一國---隋,大隋在兩千年前吞並了周邊的幾個小國,並把能與之抗衡的大唐趕到西賀大陸去了後,現東神大陸隻存這一國了。那大唐兩千年前本是盛極一時,周邊之小國盡皆臣服,紛紛來朝。但傳至文宗帝後不知為何大唐舉國信奉從西賀大陸來的佛門,東神大陸上幾千年也就一道門,從未有佛門來此傳教。初始道門並未在意,但那唐文宗不僅讓佛門在自己國家傳教,還讓周邊臣服之小國也信奉。慢慢佛門勢力在東神大陸上越來越盛,道門至此才感到岌岌可危。後道門聯合東神大陸上隋國抗衡大唐並佛門,在兩千年前終把佛門趕回西賀大陸,佛門佛祖琉璃光王佛重傷,其餘眾菩薩,羅漢,揭諦,比丘等隕落無數。唐文宗服毒而死,大唐被隋吞並。佛門隻得護佑唐文宗之子逃回西賀大陸另建一唐國,史稱後唐。兩千多年前這場佛道之爭被東神大陸民眾稱之為滅禪紀年,但那佛門被趕回西賀大陸後並不甘心,時有佛門大法力者飛渡瀛海來與道家對抗鬥法,但佛門在滅禪紀年後精粹盡失,元氣大傷。終鬥不過道門,又由於隋朝趁勢把以前所有臣服於大唐之小國吞並,東神大陸之上除大隋外再無一國,而大隋舉國信道,無人念佛。那佛門不得已與道家達成互不相侵之諾,各自修養生息。那年史稱道興之年。

西賀大陸,廣大無垠,也是極其遼闊,物產豐富,山川湖泊,森林繁多,林中並有怪獸凶猛異常。所以其大陸上民眾民風彪悍,好殺戮,多爭鬥。由於兩千年前佛門被道門趕回大陸後,一蹶不振。佛門為要重奪東神大陸之地,不惜一切在西賀大陸大肆采伐,並為唐建國,使得西賀大陸之人怨聲載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佛門與道門達成承諾後,休養生息一兩千年倒也慢慢的將息過來了。那大唐在西賀之地再建國之後,舉國中隻重佛門,敬三寶,稱佛國。西賀大陸之上除佛門外也無別教,蓋因大陸上之國家全由佛門扶持而起,每國國師都是那佛門之菩薩任職,所以佛門在西賀之地也是無可企及。受萬民香火,享億萬供奉。

瀛洲世界本就隻佛門與道家兩教派,餘者均是佛門與道家分支而出的。所謂大道三千旁門三百六,旁門皆有正果。那大隋境內各州各郡均有道門旁門外係者,傳道授業。而那西賀大陸上佛門也有不同分支,就如那吐蕃國信奉的就是佛門的密宗,後唐信奉大乘佛教,等等不一枚舉。瀛洲世界億萬年來也就隻這兩大門傳教於東西大陸,所以兩千年前佛道之爭也是必然之事,其也不隻是教派之爭,乃大陸與大陸,國與國之爭也。-----摘於《瀛洲紀年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