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類文獻
[1]艾薩克·康德爾.教育的新時代——比較研究[M].王承緒,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陳建華.基礎教育哲學[M].上海:文彙出版社,2003.
[3]陳曉端,閏福甜.當代美國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啟示[J].新華文摘,2008(5):104 105.
[4]程凱,王衛東.考試社會學[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5]鄧特.英國教育[M].杭州大學教育係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6]杜岩岩,李漫紅.俄羅斯現代教育模式的定位——解讀俄羅斯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J].教育發展研究,2009(1):80 83.
[7]房清源.我國普通高中畢業會考製度發展述評[J].考試研究,2007(2):42 50.
[8]符明娟.比較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
[9]韓家勳,孫玲.中等教育考試製度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高鳳蘭.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實施狀況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1(4):75 80.
[11]高金嶺.俄羅斯基礎教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12]高益民.麵向個性化的日本高中教育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10(6):48 52.
[13]顧鴻飛.俄羅斯大學入學考試製度——國家統一考試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6(5):59 61.
[14]顧明遠,梁忠義.世界教育大係·中等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15]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和趨勢:第六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教育改革文件和報告選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6]江山野.英國國家課程[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7]李丹妍.試論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製度[J].外國教育研究,2010(12):37 40.
[18]李其龍.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國際比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19]劉海峰.高考改革何去何從[J].教育研究,2005(3):29 31.
[20]劉清華.試論美國高校招生考試與學校教育的關係[J].外國教育研究,2003(4):45 46.
[21]陸震.中外學校教育考試製度探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2]羅立祝.高校招生考試政策研究[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3]呂達,周滿生.當代外國教育改革著名文獻(美國卷·第四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4]呂文華,李鳳忱.俄羅斯國家體製轉軌後教育體製的變化[J].外國教育研究,2004(9):14 17.
[25]呂可紅.當前日本高中入學選拔考試製度改革述評——兼談義務教育階段(初中)與準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鏈接跡象[J].外國教育研究,2003(3):9 12.
[26]韓家勳,孫玲.中等教育考試製度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7]何鋒.俄羅斯高校招生考試製度:承襲與改革[J].國際觀察,1999(2):55 56.
[28]何懿雯.印度高中化學新課程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5(12):78 80.
[29]胡東芳.當代中國高考政策的多元化發展及其完善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04(4):53 57.
[30]胡建華.戰後日本大學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31]黃全愈.“高考”在美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2]柯鏵.美國SAT改革及其對我國高考改革的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2009(10):56 59.
[33]喬德裏.印度國家教育政策之評價[J].比較教育研究,1990(5):47 50.
[34]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評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5]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6]瞿葆奎.教育學文集: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7]歐內斯特·L.博耶.關於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1979—1995[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8]單中惠.當代英國基礎教育政策及其影響[J].外國教育研究,2007,34(2):34 36.
[39]單中惠.外國素質教育政策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40]上海師範大學教育係編譯組.外國教育發展史資料(近現代部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41]史靜寰.當代美國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42]石井透.日本戰後教育的回顧與反思[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1.
[43]唐磊.日本的考試製度[J].課程·教材·教法,1996(4):53 57.
[44]唐瀅.美國高校招生考試製度研究[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45]滕大春.美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6]滕大春.戰後美國教育的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1995(6):1 5.
[47]王承緒,徐輝.戰後英國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48]王桂.當代外國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與趨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9]王蕾,餘娜.美國中小學考試評價解析[J].中國考試,2006(12):51 58.
[50]王麗燕.日本大學招生製度改革及其發展趨勢述評[J].教育科學,2008(8):35 39.
[51]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外國教育史(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52]王義高.《俄羅斯聯邦國民教育要義》概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2(7):13 16.
[53]文部科學省.文部科學統計要覽平成20年版[M].東京:國立印刷局,2008.
[54]文部科學省.我國的文教政策(2000年度)[M].東京:日本大藏省印刷局,2001.
[55]吳迪.多元性:素質教育評價的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01(4):38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