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古今河上魚(1 / 3)

一千五百年前,永安郡太守要設宴三天,慶賀五十歲天命大壽。

俗話說“無魚不成宴”,太守大人的壽宴自然也要有魚,而且會有兩道魚,多出一道魚才算是真的有餘。

一道是必有的“龍門飛鯉”,或者叫“魚躍龍門”,也就是紅燒鯉魚。

魚的尾巴一定要燒掉,因為傳說鯉魚躍過龍門之時,要經曆雷劫,燒去魚尾,方能化身成龍。

你這條鯉魚尾巴若是完好的,又怎麼能化身成龍呢?

另一道做叫“白龍雪臛”,通俗的說就是鱖魚肉羹,將新鮮的鱖魚剖為兩半,剔骨去皮,剁為肉茸,製成濃羹便是。

富貴人家的用物當然不能太過一般,即便是宴席用的魚肉也是如此,太守大人就指定要古今河上遊的魚。

古今河從東南山奔騰而下,曲折婉轉,繞過永安城,由淺變深,由清變渾,派入興江,揚波展浪,共赴汪洋。

在永安城上遊的河段,河水清澈見底,沙石可數,雖然水產極為稀少,但肉質鮮美,香味清雋,不食則已,食則成癮,乃是人間不可多得的美味。

而永安城下遊的河水卻渾濁浩汗,泥沙淤沉,雖然水產豐盛,滋味卻難稱上乘。

正因為古今河上下遊截然不同的性質,有些人便將古今河拆開,把上段叫做古河,下段叫做今河。

太守府也知道古今河上遊的魚類稀少,僅憑一府之力難以在短時間內湊齊數量,便張貼公告說:“求購古河逾斤鱖、鯉各五十尾。願以一兩黃金換一尾。”

當永安城的平民百姓看到這個公告時都樂瘋了,千家萬戶,大人小孩,全都拿起各種工具去捉魚。

種地的扔鋤頭;讀書的擲毛筆;社學老師說:“全體放假七天。”,小學生們樂得哈哈大笑,連蹦帶跳地說要去幫家裏人助場;就連跛腳的瞎子、缺手的啞巴也想去渾水摸魚。

這幫捉魚的不僅人數多,方法也不少,什麼趕網趕魚、粘網粘魚、撒網撒魚、拉網拉魚,還有釣鉤釣魚、射箭射魚、陷阱捉魚、鸕鶿捕魚,甚至連涸澤而漁,以及原始人的棒子打魚都用上了。

不僅白天捉,半夜三更打著燈籠還在捉,幾萬人同時聚在河裏,水麵都漲高三尺多,水質也急劇下降。

而夏陽聽到這個消息時,不僅嚇瘋了,更是驚呆了。

因為他爺爺每個月都能從古今河上遊捉幾條活魚,條條都在一斤以上。按照“一兩黃金一尾魚”的算法,那他一年光是吃魚至少就吃掉兩斤黃金。兩斤黃金是什麼概念啊?

一兩黃金百兩銀,一兩白銀銅百文。

十文能買米一鬥,二文能打酒一斤。

兩斤黃金去買米,能買三十二萬升。

半升白米吃一日,足夠夫妻吃一生。

若到城中去買地,房頭屋瓦數不清!

霎時間,一股窒息的幸福感和眩暈的心痛覺噴湧而出,在夏陽的腦海裏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一路快跑,像是一隻趕著去媽媽懷裏吃奶的小羊羔,衝進家中,強烈要求爺爺去捕幾條魚,改善一下生活條件。

他爺爺卻慢吞吞地拿起一管竹根煙杆伸到夏陽身前,等夏陽恭恭敬敬地把煙點著後,他再猛吸一口緩緩吐出,淡淡說道:“急什麼急,魚又飛不了,等過幾天再去也不遲。”

說完便架起二郎腿,哼著小調,自得自樂地抽起旱煙來,任憑夏陽再怎麼央求也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