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老花鏡掃了一眼在座的各位,視線最後落在了蕭鷹身上,微微一笑說:“我聽董院長說,蕭先生是自學的中醫,但中醫非常高明,能否給老朽指點一下我這方子用得怎麼樣?”
董櫃櫃微笑轉身瞧著蕭鷹說:“那你就說說吧!”
桌上病人資料隻有基本情況和病情,並沒有用藥情況。蕭鷹此前就已經將病人名字、出生年月日和住院情況等在腦海中進行了相關搜索,已經找到了病人相關病曆。
他原以為叫他發表對病情的意見,那就簡單了,把病曆中的辨證論治照搬出來就行了,可現在對方要問自己對這方子的評價,這就有點考人。
不過,他剛才已經把整個病曆看了一下,所以心中已經有數了,盡管中醫就知道些皮毛,腦海中相關資料已經夠他應付的,於是微笑說:“沒問題啊,小青龍湯正是這個病的正治法。”
“那蕭先生能不能也開一個方子,跟我的方子相互印證一下。看是不是我的有問題呢?”
眾人都目光炯炯的瞧著他。
一個醫科大學畢業生,不要說是主修西醫自學中醫,就是中醫學院的畢業生,要開出一個方子能得到老中醫的首肯,那也是很難的。一般來說,大學畢業生能把方劑背全就不錯了,又如何能針對病人開出被老中醫都認可的處方來呢?大家都知道這老花鏡是故意要考量一下這位被董院長誇上天的年輕人。
蕭鷹聽到這話,正準備將腦海中病曆記載的方子配伍說出來,坐在對麵的一位麵色陰冷的幹瘦老者先說話了:“病人舌象脈象、望聞問切等相關資料紙上都已經寫好了,不需要你親自診查,這已經占了很大便宜了。你隻需要根據這些相關情況把你肚子裏背的方劑翻一下,寫一個方子應該不會太難吧。你可是董院長稱讚的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即便是他的博士生也都不如你的。可別讓我們失望喲。你可別連小青龍湯如何什麼配伍都說錯喲。嘿嘿嘿”
蕭鷹見他陰冷著臉嘴角帶著譏笑說這話,特別是最後兩句,很明顯的帶著不屑。便知道這老小子故意找茬。
董櫃櫃眉頭皺了皺,說道:“這個……”
蕭鷹朝他擺了擺手,他原本坐下之後,把複古圓形墨鏡取了下來放在桌上了,現在又拿起複古圓形眼鏡,在很幹淨的鏡麵上吹了兩下,然後很優雅地戴在了臉上,抓起桌上折扇,唰的一聲張開,頗為瀟灑的扇了兩下,然後望著那朝自己發難的幹瘦老頭說道:“不知道閣下怎麼稱呼?”
董櫃櫃芳介紹說:“這是我們中醫院副院長柯雲達,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來是柯教授。既然兩位問了,我就說一下我的方子,請指教。——炙麻黃、川桂枝各九克,北細辛三克,法半夏、雲茯苓、化橘紅、杏仁泥各十克,淡幹薑、杭白芍、白無味、炙甘草各六克,共開三劑,每天服一劑,水煎取汁,兩次分服。”
說完這話,他故意把自己的墨鏡往下拉了一下,從墨鏡上方瞧著柯雲達:“柯教授,請指教。”
柯雲達神情有些尷尬,他想不到蕭鷹不僅把小青龍湯準確配伍說出來,而且還根據病情增加了相應用藥。轉頭望向旁邊的老花鏡,卻發現老花鏡目瞪口呆張大了幹癟的嘴,直愣愣地望著蕭鷹。
不能不讓老花鏡驚詫,因為蕭鷹所說的配伍不是青龍湯原方,是加味,根據病情和病人的情況做了增加,而蕭鷹根本就沒有親眼看到病人,也沒有診查過這位病人,卻說出了如此準確的配伍,跟自己思路一模一樣,甚至連每一味方藥的用量都不差分毫。
其他老中醫雖然沒有老花鏡這麼驚詫,但是仔細琢磨了蕭鷹這方子,都覺得十分貼切,薑、辛、味山藥走守相協,散斂並舉,配伍十分到位。單從這方劑來看,應該是行醫多年的老手才能配的出來。一個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絕不可能配出如此老練的小青龍湯加味來。
於是會場上老中醫們麵麵相覷,眼中都是驚駭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