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歲首事端(1 / 2)

十一月初一,自九月初八降臨到這片陌生而又有些熟悉的土地上以來,霍嬗已經在大漢帝國度過了六十四個日夜,新的一年終於來到。

元狩四年到了,這一年這片偉大的土地上又將發生許多偉大的事情。

而霍府,很快也會發生一件讓霍嬗很不開心的事故。

歲首,也稱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華夏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象征著興旺、團結,寄托著大家新的希望。漢武帝元狩時期以十一月初一為歲首,從這一天起大家要舉行拜歲、祭祖等活動,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祈禱祖宗上天的保佑。

爆竹一聲除舊歲,春風送入暖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北宋王安石的這首名詩《元旦》道出了古往今來華夏子女在春節期間喜歡做的幾件事:燃爆竹、飲美酒、換新符。

爆竹就是現在的鞭炮了,美酒則變成了可樂、果汁等飲料,至於換新符就是貼對聯了。

前世還叫李蒙的時候,他小時候過春節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了。那個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很貧窮,大人們幾乎從不給小孩子買玩具,鞭炮就成了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了。大年三十的早上,待大人燒完黃紙,點燃鞭炮,祭奠祖先,一陣劈劈啪啪的鞭炮聲後,褐色的泥土地麵便鋪滿了一層火紅的毛茸茸的碎紙屑,在這紙屑之中,摻雜著一些沒有爆炸的劣質鞭炮。小孩子們蹲在地麵,也不嫌髒,左翻右翻,挑來挑去,仔細的挑選出這種不響的悶炮,或拿在手中點燃引線後向人群扔去,或從中間掰開而不掰斷,放在平整的石頭上麵,另舉起一塊石頭對著露出的火藥狠狠一砸,“啪”的一聲巨響,冒起一道青煙,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這種遊戲他們樂此不疲,給李蒙他們這一代的童年帶來了不少歡樂。

然而,在霍嬗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火藥製成的鞭炮還沒有出現。火藥源於煉丹術,漢武帝妄想長生,甚至還親自煉過丹,至於現代的**則發明於九世紀末的唐代。古代沒有火藥的時候,漢族便焚燒竹子,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驅逐瘟神,以求安泰,這也是“爆竹”之名的由來。

在這個年代,年初一的禁忌很多,不倒水,不掃地,不使刀(肉和菜蔬要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不能摔爛東西,見麵要講吉利話,起床後先煮一鍋細粉糖吃,寓意甜甜蜜蜜。然後煮飯拜祖拜歲。

祭拜祖宗向來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中國人拜祖不僅要拜祖先,還要拜三官大帝、土地神、灶神等神仙,祭拜的時候要先列供品,擺好酒盅、筷子,接著焚香,點紅燭,待香引快要燒完的時候,開始燒“金紙”,燃爆竹。最後撤饌,撤下的食物除了糕點果品外,均要重新經過蒸煮加熱後才能吃,否則就是對祖先和神靈的不敬,會遭天譴。

拜祖儀式完成後就是拜歲了。漢代拜歲的時候並不喝酒,酒是給祖先神靈們喝的,家裏有幾口人就擺幾碗飯,一家大小圍在一起跪拜完畢,祈望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就一人一碗飯吃起來。

如此之後,自家的事就差不多了,從初二起就可以走親訪友,打點打點上司,慰勞慰勞下屬了,維持各方關係了。

府裏一片喜氣洋洋,大家臉上滿是新年的喜悅,就連仆人們走路的腳步也輕快了很多。

大街上也是熱鬧非凡,過了初一,很多商鋪又開始營業了,賣小吃食、小玩物的小商販也多了起來。小孩子穿了新衣服,又得了壓歲錢,大人們忙著招呼客人也沒時間管他們,他們便自由了。孩子們三五成群,手裏握著剛買的糖果、木刻小馬等小玩意兒,揚著笑臉,走在街上,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霍嬗現在很是鬱悶。

謝氏名義上雖說是侯府女主人,但地位低下,府裏的事她也插不進手,每日基本上就是呆在房間裏不出去,放在現代就是個資深宅女。霍嬗年幼,也隻能躺在母親懷裏陪著母親看著窗外的風景發呆。

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瀟灑,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的感覺真的很難受,這就好比一群人去嫖妓,臨到了卻發現自己不舉一樣,內心的捉急無人知曉,自己還無法說出去。

“蒼天啊,為什麼要讓我穿越到一個嬰兒身上啊!”霍嬗真想把所謂的上天揪出來好好揍一頓。

其實他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多少人死了就死了,魂飛魄散,不在存留於世間,而他獲得了一世重生為人的機會,已不知比常人好了多少。他能有此運氣如果不是上輩子積了無上陰德,那就是孟婆打瞌睡疏忽了,讓他躲過了喝孟婆湯這一劫。

這幾日小丫鬟雙兒倒是得了不少空閑,經常出去玩耍。小丫頭也才十歲左右,正處於天真浪漫愛稀奇的年紀,再加上年初謝氏又給了她不少賞錢,一跑出去就被外麵的精彩給迷住了,舍不得回來。若不是霍府也是有規矩的豪門,小丫頭恐怕天黑都不回家了。每到傍晚,小丫頭回來的時候就會帶一堆街上買的新鮮的小玩意回來,在謝氏和劉婆婆麵前嘰嘰喳喳地講個不停,恨不得將她看到的所有東西一絲不露地全部講出來。劉婆婆聽了幾次就沒興趣了,小丫頭說的她做孩子的時候也都見識過,便走到一旁忙自己的事了;謝氏微笑著看著小丫頭,聽得很認真,偶爾還誇讚小丫頭幾句,樂得小丫頭都快要跳起來了;霍嬗窩在謝氏懷裏,腦袋正對著小丫頭,睜大了黑亮的大眼睛,也認真地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