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中橖聽他說完,露出讚佩的目光,說道:“雲康,我越來越佩服你,連這種東西你都認識,真是有學問。聽我爸說,這古鑒至少是唐代以前的東西,估計賣掉能值一點錢。”
說著,他伸手比劃一下古鑒的大小,尺寸跟一個土鍋蓋差不多。
雲康不由得皺起眉頭,刻有銘文的古鑒,漢代和唐代最多,尺寸都在兩寸到一尺之間,重量從三兩至五斤不等。
古代的鏡子主要用途是照臉部,通常擺在梳妝桌上,用一個鏡子托架支撐。因為鏡子多用銅或鐵鑄造,本身重量就不輕,超過五斤的鏡子,用起來非常不方便,所以一般的鏡鑒不可能尺寸太大。
到了宋代以後,有錢人家大量使用鏤空鏡子,造鏡工藝也有了變化,因此才出現穿衣鏡之類的大型鏡子,形狀也從圓形變成長形。但這樣的大型鏡子也不多見,隻有王公貴族使用,而且鏡鑒上也不鑄刻銘文。
想到這些,雲康又細看一下照片,從銘文上能斷定,這麵古鑒確實是唐前的東西,隻是尺寸太過怪異。按照齊中橖的描述,古鑒的短直徑有兩尺多,重量有十斤,顏色通黑發青綠,是個很紮眼的大物件。
他指著照片上略顯模糊的紋路,緊皺一下眉頭,說:“六條主紋環繞鑒背,上麵銘刻十二時辰。六是陰極之數,這樣的古鑒放在家裏,會吸走純陽之氣,很不吉利。照我看來,這古鑒是陰宅之鑒,根本不是用來照活人的。”
齊中橖聽了大吃一驚,他從小跟父親學了一些鑒定玉石古董的知識,知道六代表陰極,而且還會生變,有些不解地問道:“六是陰極之數,但也是變數,如果陰宅生變,豈不是更不吉利?”
雲康點頭說道:“你的問題提得好,這古鑒本是一對兩件,一陰宅鑒一陽宅鑒,陰鑒是六環紋道,合了陰極之數。陽鑒必然是九環紋道,合了陽極之數。六和九恰巧都是變數,這陰陽雙鑒可以互相轉變,所以要出現在陰陽合宅裏。”
所謂的陰陽合宅,就是地麵上建一座活人住的陽宅,地底下建一座完全相同的陰宅,留給死人住。陽宅和陰宅之間有一條相連的通道,隨時可以上下進出。
從古時殷商到唐代,靈魂不死的觀念深入人心,世上修仙者不計其數,很多人相信,活著的時候服下丹藥,死後就一定會羽化成仙。
所以一些修仙的大戶人家建了陰陽宅,在陽宅中服丹藥修煉,死後進入陰宅繼續修煉,隨時可以複活成仙,再回到陽宅。
這些人並不懂修仙的真正奧秘,以為了解怎樣服食丹藥,就能修仙成功。而且他們大多都有可笑的夢想,成仙後長生不死,金錢美女應有盡有,永遠享受帝王般的奢華富貴。
漢代以後修仙異常興盛,家中略殷實的成年男子十有八九都服丹藥,修仙風氣一直延續到唐五代後期。
因此這陰陽宅,就是修仙者的老宅。
雲康自己雖是修仙者,但跟那些做白日夢成仙的人完全不同,所以他活了這麼多年,從沒給自己建造過陰陽宅子。
聽他這樣一解釋,齊中橖拍了一下腦門,驚異地說:“我頭一回聽說這麼奇怪的宅子。這古鑒一直放在我家老宅鋪子的地下室,難道是陰陽合宅?可是我家隻有這一個陰宅古鑒,沒有你說的陽宅古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