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上帝(1 / 2)

因為猶太人亡國後忘記了希伯來語,yhwh就隻有輔音,沒有元音,無法讀出了,所以《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說:“?ν?ρχ??ν?λ?γο?,κα??λ?γο??νπρ??τ?νθε?ν,κα?θε???ν?λ?γο?.”。”就連十誡裏也規定“不可妄稱adonai之名”(出埃及記20:7)。猶太人不敢直接念神聖的耶神名號yhwh,隻記錄下了輔音而無元音,避諱改以另一字adonay(吾主)來讀yhwh。經書上是把adonay的元音a-o-a注在yhwh之下,讀時絕不與yhwh合念,而是逕改讀之為adonay。公元前三世紀~前一世紀時,希臘文七十士譯本lxx把yhwh依猶太避諱傳統,直接改寫作kurio(lord),日後之眾譯本亦隨此傳統。新約中引舊約經文是根據七十士譯本,故整部新約隻見以主kurio稱yhwh名,不見任何yhwh之音譯或意譯稱名。英文中的god和德文裏的gutt都源自基督教盛行前的印歐語係中的古哥特語guth,原意是指“受祈求者”或“所祭祀者”,詞根是“鑄造”指鑄造而成的神像。雅威的漢譯基督教的神“雅威”(yhwh)最初按照亞拉姆語音譯為真主阿羅訶(alaha,同阿拉伯語“安拉”)。明末,利瑪竇來華傳教,把yhwh譯作“天主”、“天”、“上帝”、“天帝”。其《天主實義》說:“天主之稱,謂物之原。如謂有所由生,則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終者,鳥獸草木是也;有始無終者,天地鬼神及人之靈魂是也。天主則無始無終,而為萬物始焉,為萬物根柢焉。無天主則無物矣。物由天主生,天主無所由生也。”《坤輿萬國全圖》說:“天主創作萬物於寰宇。”而其撰於1595年的《交友論》還說:“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為事有成矣。”4年後,利瑪竇在《二十五言》中又說:“上帝者,生物原始,宰物本主也。”除了“上帝”、“天主”之外,利瑪竇還創造了“聖母”(原為皇太後的尊稱)、《聖經》(原指儒家經典)等詞。其《上大明皇帝貢獻土物奏》:“謹以原攜本國土物,所有天帝圖像一幅,天帝母圖像二幅,天帝經一本。”他發現儒家追求的上帝就是基督教中的上帝,儒家認為上帝啟示聖人,基督教中上帝也是啟示先知,他便開始傳揚他的發現。這引起了明朝士大夫和佛教學者的極度不滿。崇禎年間的《刻辟邪集序》中說:“有利馬竇、艾儒略等,托言從大西來,借儒術為名,攻釋教為妄,自稱為天主教,亦稱天學。”利瑪竇死後沒多久,儒士和僧眾對天主教進行了激烈的攻擊,崇禎十二年(1639年)批判基督教的合集《聖朝破邪集》八卷(亦題《破邪集》或《皇明聖朝破邪集》)出版。同時,利瑪竇的傳教方式也引起了不了解東方文化的其他傳教士以及羅馬教廷的不滿。由於《哥林多前書》第10章不許祭祀人鬼祖宗:“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因此1715年3月19日,羅馬教皇克萊蒙十一世發布教皇敕令《自那一天》禁止中國天主教徒敬天祭孔祭祖:“西洋地方稱呼天地萬物之主用“鬥斯”(deus[god])二字,此二字在中國用不成話,所以在中國之西洋人,並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經日久。從今以後,總不許用“天”字,亦不許用“上帝”字眼,隻稱呼天地萬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懸掛,即不必懸掛,若已曾懸掛在天主堂內,即當取下,不許懸掛。”1877年,有120位外國新教傳教士在上海集會,這次集會的會議紀要中有:“據《新舊約》所論之‘上帝’,即《六經》所言‘上帝’若合符節,其揆一也。迨後諸教士各執己見,辨論孔子之道。有雲:‘儒書所載之上帝,非造化主宰’。”清末民初法文《教務月誌》載文詆毀利瑪竇和湯若望、南懷仁等,‘罪其喜引古書上帝,而不專用天主名,罪其阿悅華人,而將順其禮俗’。羅馬朝廷對東方文化不了解,所以才會犯錯。利瑪竇發現了東方文化中的一些精華,並用上帝的話語詮釋,為福音傳播做了很大貢獻。雅威的神學變遷雅威(yhwh)原本隻“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唯一的神。《聖經·舊約》中有yhwh和elohim、el三個稱謂,yhwh本來是古希伯來信仰中的類似巴力那樣的雨神、風暴神(《詩篇》第29首)。西元前6世紀,以色列王國覆滅,猶大王國約西亞燒毀了耶和華殿中亞舍拉和巴力的神像。猶太教禮拜的恭聽篇這樣引用《希伯來聖經·申命記》:“聽啊,以色列人!耶和華是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是我們唯一的上帝!”yhwh是最高統一神,“以我為始,以我為終。除我之外無神靈存在。”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創造者和救世主。居魯士釋放巴比倫的猶太精英以後,尼希米和以斯拉受到啟示,強調了啟示傳統,預言彌賽亞(即耶穌)再次降臨拯救以色列人,重建以色列王國。由於曆經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的異族統治,猶太人對舊約理解和政治立場產生差異,分化為不同教派,包括強調律法傳統的法利賽人和以祭司長為中心的撒都該人,以及拒絕耶路撒冷祭司權威的異見者在曠野組成的艾賽尼教派。受瑣羅亞斯德教的影響,艾賽尼教派強調啟示,期待彌賽亞的降臨和世界末日。在基督教信仰中,耶穌是救世主,是神子,是三位一體的神的聖子位格道成肉身。信耶穌得永生,耶穌用血與人類立了新約,舊約也就因此成全。神是良善的,出於對人類的愛而為了人類的原罪被釘十字架,用他的血洗清了人類的原罪,通過信仰耶穌是神子以及耶穌死而複活,人類就能進入天國,重新與神在一起。因為神讓耶穌複活了,所以信靠耶穌的人死後也能複活。猶太教不承認耶穌是神子,不承認三位一體,即猶太教隻承認耶和華是一個本體,不承認耶和華有三個位格,因為猶太人在聖經《塔木德》記錄下耶穌隻是一個私生子,是冒充神的罪人,就像巴蘭一樣。公元1世紀,承認三位一體和耶穌是神子的猶太人和大量外邦人皈信基督教,造成了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分野。區別編輯基督教中的上帝1、唐朝景教的唯一神譯為真主阿羅訶。天主教利瑪竇把唯一神翻譯成“天主”。基督教(新教)在清朝末年將“雅威”由"天主"改譯為“上帝”。2、意為全知、全能、全智、全視、全權、全愛、全造的永遠至高並永生者,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有。3、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統管者、真理的啟示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罪惡的審判者。而希伯來語“上帝”(elohim)這個詞是“神明”這個詞的眾數形式——希伯來語單詞分單數、雙數和眾數三種形式——顧名思義,上帝是“創造諸神明的眾多大神們”。聖經認為,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宇宙的統管者、真理的啟示者、選民的拯救者和罪惡的審判者。這也是《聖經》的解釋,所以《聖經》不承認在萬物創造以前,除了耶和華還有別的上帝存在。上帝就是有能量有位格有靈魂的信息。根據《創世記》中的典故,上帝先在黑暗和混沌中創造了光,接著創造了天地、生物和人。《聖經》說上帝是獨一無二的和全能以及世間萬物的唯一創造者。注:基督教的上帝被主要認為是西方宗教中上帝的代表,因為基督教中的上帝較比其他宗教中的上帝要更為完美。******教的安拉安拉(真主)是******教所信仰的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主宰的名稱。音譯安拉。通用漢語的******因其為唯一真實的主宰而稱真主。通用突厥語,波斯語和烏爾都語的******稱“胡達””(意為“自有者”)。至於安拉一詞的來源,一說是古代閃米特人對造物主的尊稱;一說是由阿拉伯語中意為神的ilah加冠詞a1組合而成的。表示專門受到崇拜的至尊的美名。根據《古蘭經》記述,******教興起前,一部分阿拉伯人和“有經人”(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用安拉一詞稱呼所信奉的最高神,他們相信安拉是“天地的創造者,日月星辰的支配者”,是“人類生計的賜予者,災難的解救者”。但他們在信仰和崇拜安拉的同時,還為安拉樹立了名目不同的配神,並加以崇拜。******教認為:正確的宗教信仰來自於宇宙最高的實在--造物主(真主)的啟示。所以摒棄眾多蕪雜無用的虛無神靈,獨尊真主為天地間唯一的最高主宰。安拉有99個尊名。《古蘭經》簡明概述是:真主是最高的實在,唯一的真宰,最高的養育者、盟誓和契約的監督者、萬物的創造主,他自有自在,無始無終,永恒,無形無相,至仁至慈,賞善罰惡,本然自立,無所不能,超絕時空而又無所不在,絕對徹底獨一,無偶,全知全能,同時又威嚴無比,善惡必報,清算神速。******教否定基督教對上帝三位一體和道成肉身的解釋。******教承認基督教的先知,但以色列人和基督徒“篡改經文,並拋棄自己所受的一部分勸戒。”而《古蘭經》則是從真主降臨的“一部明確的經典”,因受真主的護佑而絲毫未被篡改。“信我們所受的啟示,與易卜拉欣、伊斯瑪儀、伊斯哈格、葉爾孤白和各支派所受的啟示,與穆薩和爾撒受賜的經典,與眾先知受主所賜的經典;我們對他們中任何一個,都不加以歧視,我們隻順真主。”******教和基督教的唯一神及其使者:******教承認所有基督教的先知,但認為穆罕默德是唯一神最後的先知。同時,認為耶穌不是神子,隻是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