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會令關係融洽、密切。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會感到不平衡。中國人講究回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係平衡的一種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一位雇傭兵首領拯救了一座城池,城內善良的百姓千方百計地想要報答他,可是用哪種方式好呢?
金錢似乎顯得輕微,多少金錢才足夠獎勵保存一個城市自由的人的功績呢?有人想讓這名雇傭兵首領擔任城市的主人,但又有人反駁說,這麼小的城市配不上他。最終人們采用了他們一致認為最完美的方式:吊死他,然後把他封為他們的守護聖人!
這就是雇傭兵首領得到的回報。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學的道理未必都知道。留有餘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留有餘地,適當地保持距離,因為彼此心靈都需要一點空間。而“過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就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留有餘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如果好事一次做盡,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