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1 / 1)

德國總理施羅德有“奧迪總理”的雅號,因為他結過4次婚,將他送給4位夫人的戒指擺在一起,就像奧迪汽車的四環標誌。他曾經自嘲道:“我每過12年就得換一個妻子,但在這12年裏我是忠誠的。”

那天報紙上有篇文章,介紹記者采訪施羅德的母親。記者說:“你養了一個好兒子。”“不,”施羅德的母親馬上糾正說,“我養了兩個好兒子。”施羅德的弟弟是水管工,在母親眼裏,總理施羅德和水管工都是她的好兒子。

人隻有機遇、環境、分工的不同,人的本質都是同樣的高貴。別人可以輕視我們,但我們自己不能輕視自己,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同樣是上帝的寵兒,是獨一無二的,是沒有人可取代的。我們要體現自己的作用,表現出自己的價值。我們的價值並不在賺錢的多少和權位的高低上,那些隻是身外物,我們的價值應該在於發展自我,使自我成長,成為與自己潛能相符的人。

實際上,人的快樂和幸福是不能寄托在外物上的,否則這山望著那山高,你就總會有自卑,總會有痛苦。有了幾百萬,見到上千萬的會痛苦,有了上千萬,見到上億的又會不舒服;當了處長見了局長會自卑,當了局長見了部長又會不安。人要活得像人,活出一種真正人的氣質來,你就隻做自己,因為你是獨特的,是世間獨一無二的,你享受自己,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思想,不斷去發展自己,這樣你與任何人比都不會自卑。他是獨特的,他有錢,他當官,隻不過是機遇使然或他熱衷於如此。而你所熱衷的是做自己,發展自己,這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是人的最大快樂之所在。因為你不需要去討好別人、迎合別人,活得像個頂天立地的漢子。雖然他有錢,當官,但遇到比他更有錢或更大的官,他還得巴結、討好人。他們並不比你快樂。

我們看到很多地位高錢多的人士整天生活在焦慮中。在法國,很多法國青年都是沒錢後才去工作,有了夠用的錢後,他們就會辭去工作,四處旅遊,享受人生。而那些有錢、有權的人士,由於責任重大,卻不得不整天撲在工作上,完全無暇享受,生活單調、枯燥。你說誰更快樂呢?有錢、有權並不等同於快樂,快樂應寓於創造中,應寓於自得其樂的生活中。

我並不否認物質生活給人帶來樂趣,但幾千萬與幾百萬給人帶來的享受又有什麼區別呢?人的快樂和幸福是不能寄托在外物上的,否則這山望著那山高,你就總會有自卑,總會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