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認真做事,不但是個行為習慣的問題,更反映著一個人的品行。“認認真真”與“仔仔細細”是不可分的。
如果你在與人簽合同時,對於各項條款要看清是否存在著有歧義的詞彙和語句。如果有,務必及時要求對方做出清楚的解釋,有必要的話可以要求對方重新擬寫合同和約定,千萬不要稀裏糊塗地就接受了。
涉及到金額、數目、姓名或者日期時,要確保對方的數據和名稱正確無誤,否則銀行或者郵局是不會結彙的,尤其是金額數目和日期,不要給別人留有篡改的機會,一個小數點就有可能是幾十萬的損失。
有一次,舊金山的一位商人,給一個薩克拉門托的商人發電報報價,電報內容是:“一萬蒲式耳大麥,單價一美元。價格高不高?買不買?”薩克拉門托的那個商人回電報的原意是:“不,太高。”可是,他在發電報時漏掉了一個逗號,結果就成了“不太高”,這一個漏掉的逗號讓他損失了1000美元。這樣粗心大意地發送信息,不知讓多少人傾家蕩產!
因此從事商務的人員應該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哪怕是一個微小的細節,都有可能成為決定一件生意是否成功的因素。能否認真做事,不但是個行為習慣的問題,更反映著一個人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