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我們周圍,不難發現,要想使每個人都對自己滿意,是不大可能。我們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人。如果有50%的人對你感到滿意,這就算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了。隻要看看西方的大選就夠了:即使獲勝者的選票占多數,但也還有40%之多的人投了反對票。因此,對一般的常人來講,不管你什麼時候提出什麼意見,都會有50%的人可能提出反對意見,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當你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你就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他人的反對意見了。當別人對你的話提出異議時,你也不會再因此而感到不安,或者為了贏得他人的讚許而改變自己的觀點。你應該意識到他隻是與你意見不一致的50%中的一個人。隻要認識到你的每一個決定總會遇到反對意見,那麼你就可以擺脫情緒低落的困擾。
因此,如果你知道會有人反對你的意見,你就不會自尋煩惱,同時也就不會再將別人對你的某種觀點或某種情感的否定,視為對你整個人的否定。當然,如果你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就更不應該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決定,你就是你自己,沒有必要為了迎合別人而活著。
美國總統林肯,在他上任後不久,有一次將6個幕僚召集在一起開會。林肯提出了一個重要法案,而幕僚們的看法並不統一,於是7個人便激烈地爭論起來。林肯在仔細地聽取其他6個人的意見後,仍感到自己是正確的。在最後決策的時候,6個幕僚一致反對林肯的意見,但林肯仍固執己見,他說:“雖然隻有我一個人讚成但我仍要宣布,這個法案通過了。”
表麵上看,林肯這種忽視多數人意見的做法似乎過於獨斷專行。其實,林肯已經仔細地了解了其他6個人的看法並經過深思熟慮,認定自己的方案最為合理。而其他6個人持反對意見,隻是一個條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雲亦雲,根本就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方案。既然如此,自然應該力排眾議,堅持己見。因為,所謂討論,無非就是從各種不同的意見中選擇出一個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對的,那還有什麼猶豫的呢?要想使每個人都滿意,結果隻能是每個人都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