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後站立不起來才是真失敗人生就是一場戰鬥,到處充滿了競爭。競爭的結果,是一部分人更幸福,一部分人則承受苦難。就像比賽中不可能所有人都獲獎一樣——競爭中總會有落敗者。被淘汰的結果是殘酷的,絕望的情緒就會隨之而來,但這不是沉淪和抱怨的理由。失敗是一個苦難的結束,但絕不是一個苦難的開始。
一次競爭,總會有一個落後者,如果他選擇在這時放棄,那麼,在下次競爭時,他也許就不會出現了。
檢驗一個人,最好是在他失敗的時候,失敗了以後看他要怎樣做。失敗能喚起他更多的勇氣嗎?失敗能使他付出更大的努力嗎?失敗能使他發現新力量,挖掘潛力嗎?失敗了以後,是更加的堅強還是就此心灰意懶?
愛馬森說:“偉大、高貴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韌的意誌。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他的初衷與希望不會有絲毫的改變。”
跌倒以後,立刻站立起來,向失敗奪取勝利,這是亙古以來偉大人物的成功秘訣。
有人問一個小孩子,是怎樣學會溜冰的。小孩回答:“每次跌倒之後,立刻爬起來!”使個人成功或軍隊勝利的,實際上也是由於這種精神。跌倒算不得失敗,跌倒後站立不起來才是失敗。
“什麼是失敗?”菲力說,“不是別的,失敗隻是走上較高地位的第一階梯。”許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賜於先前的屢屢失敗。假使他沒有遭遇過失敗,恐怕他不能得到大勝利。對於有骨氣、有作為的人,失敗反而足以增加他的決心和勇氣。檢驗一個人,最好是在他失敗的時候,失敗了以後看他要怎樣做。跌倒以後,立刻站立起來,這是亙古以來偉大人物的成功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