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劉爽上台後,將著名的學者貢禹請到朝廷,征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這時朝廷最大的問題是外戚與宦官專權,正直的大臣難以在朝廷立足。對此,貢禹心知肚明卻不置一詞,他可不願得罪那些權勢人物。
他隻給皇帝提了一條建議,即請皇帝注意節儉,將宮中眾多宮女放掉一批,再少養一點馬。其實,漢元帝這個人本來就很節儉,早在貢禹提意見之前已經將許多節儉的措施付諸實施了,其中就包括裁減宮中多餘人員及減少禦馬。貢禹隻不過將皇帝已經做過的事情再重複一遍,漢元帝自然樂於接受。於是,漢元帝便博得了納諫的美名,而貢禹也達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古代的帝王即位之初或某些較為嚴重的政治關頭,時常要下詔求諫,讓臣下對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見,表現出一副棄舊圖新、虛心納諫的樣子,其實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態的表麵文章。有一些實心眼的大臣卻十分認真,不知輕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見,這時常招來忌恨,埋下禍根,最終招來帝王的打擊報複。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對我們說:“沒事兒,說吧,我不在意!”這時你真的要在意了,因為天下沒有一個人願意聽不利於自己的話!更多的時候是,你的話,反而成了他打擊你的杷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