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傳承道書(1 / 2)

果然,作為一本小說,最先考慮的還是主角名字的問題,於是本書主角就有了劉雲這個名字。

而主角的大體人設如下……

就像許多小說的主人公一樣,我們的主人公劉雲也同樣有個“悲慘”的身世……

劉雲自幼父母雙亡,不過對於這一點劉雲到時並不覺得如何悲傷,他的父母都是劉家村的農民,再一次進城趕集的時候出了車禍雙雙去世了。因為當時劉雲還很小,對父母的記憶還很模糊,所以也談不上什麼悲傷不悲傷的。

當時劉雲有沒有什麼親戚,就這樣劉雲成了孤兒,劉雲所在的村子裏的村民,雖然十分同情劉雲,可是說到收養劉雲,又都不願意。畢竟當時大家生活都不富裕,正當劉雲要被送到孤兒院的時候,村子裏一個半癡不顛的老道,收養了流雲。

從此這老道士就成了劉雲的爺爺,這老道士沒名沒姓,即使是劉家村最老的老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知道這道士,在他們還在穿開襠褲的時候,就在村子裏,在村尾一間破舊的道觀裏住著了。

不過這老道士卻是個有本事的,一手的好醫術。在那個年代,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交通也多有不便。

這村子裏的村民要是生了病,就隻能去距離村子幾十裏外的縣城醫院去看病,極其的不方便。這萬一要是得了什麼要命的急症,那這人多半就得死在路上。

幸好村子裏住著這麼一位老道士,這十裏八鄉的村民圖方便,有個頭疼腦熱啥的,都會讓這老道士瞧瞧,往往都是藥到病除。所以村子裏的人很是尊敬他,老道士在村子裏雖然沒有什麼田地,卻靠著診金和村民的一些救濟,倒也把劉雲養的白白胖胖的。

當時那個年代,娛樂設施匱乏,加上流雲又是住在鄉下,也沒有電視、電腦一類的東西,精神生活也很乏味。

小時候的劉雲一天當中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在夜晚的時候聽爺爺講故事了。從老道士的口中劉雲聽到了許多,《誇父逐日》、《精衛填海》、《西遊記》等等,這一類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也正是這個時候,劉雲對爺爺口中的神仙鬼怪傳說,產生了無限的向往。他多希自己也能夠有機會修習仙法,將來也能夠得道成仙,那該多麼的逍遙自在!為此劉雲還偷偷給自己起了一個道號,在他小小的心中覺得,仙人大多都是有道號的,比如呂洞賓道號純陽子等等。於是他也給自己起了一個,就叫流雲,取自劉雲的諧音。也算是過了過神仙的幹癮……

而隨著劉雲日漸長大,老道士有用《老子》、《莊子》這一類的道家典籍,和各種醫書來教劉雲讀書寫字,劉雲很是聰慧,幾年的功夫,無論是道書還是醫書,都能夠倒背如流。

後來老道士年紀大了,在劉雲十幾歲的時候去世了,從此劉雲又成了一個人。不過這會劉雲也長大了,便靠著他父母死後留下來的幾畝田地,獨自生活了下來。

後來劉雲還考上了大學,他可是劉家村裏第一個大學生,很是為劉家村爭了一口氣。

可能是受老道士的影響,他報考的是中醫藥的大學。畢業以後他並沒有從事醫生這個行業,而是選擇趁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麵,下海經商,做起來中藥材的生意,憑借著聰明才智,幾年的時間就已經是小有成就。

雖然隨著年齡的日漸成長,知識的增長,劉雲對於修仙的夢想並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再加上當時大陸上正在流行氣功熱,劉雲多少也受了一些影響。他發現在中國古代曆朝曆代中,無論正史野史,都有關於他人成仙又或是神仙出沒的記錄。比如軒轅黃帝,比如蜀中八仙等等,隻是不知為何,時間越到現代這種現象也日漸減少。(各位這一段純屬作者編造杜撰,千萬別當真!)

於是流雲一有機會就會收集古籍善本,尤其是上了年代的神話傳說、道書典籍、這一類的書籍,然後細細研讀。又或是跑到流傳神仙傳說的地方,實地尋訪查探。流雲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多少能夠窺探道一絲修仙的世界。

不過至少在這以前,我們的劉雲,並沒有表現的像一本書中的主角兒……

也許是天可憐見,又或是對有恒心的人的一種獎勵,流雲迎來了一場機緣。一次偶然的機會流雲得到了一部《正統道藏》,所謂道藏就是道家典籍的總集,這《正統道藏》是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下令編修的道藏。

我們都知道這明成祖朱棣,得位不正。所以他初登大位,就千方百計的通過各種手段來宣稱自己是正統,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文化上的。

比如萬國來朝,遷都北京等等,這些都是朱棣為了顯示自己是正統的一種政治舉措。而在文化上,也同樣如此,朱棣命人纂修各種大型類書,如《永樂大典》等等,這《正統道藏》便是由此而來。

這裏有句題外話,雖然從各方麵來說,明成祖朱棣都算是一代明君,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明成祖朱棣一生所幹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才是正統。